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成果
新加坡“五四新文化运动展”开幕致辞
发布日期:2009-09-25         浏览数:

                                  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 黄乔生

 

尊敬的吕德耀部长先生,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为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90周年,为了让海外华人华侨和各界人士更多地了解中国新文化运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影响,由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新加坡文艺协会联合举办的“新潮澎湃 英杰辈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展”今天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隆重开幕了。我谨代表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对光临开幕式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给予此次展览以大力支持的新加坡文艺协会、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中正中学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九十年前,在东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在深重的民族危机的催迫下,中国发生了一场以消除蒙昧、启发理智为目的的新文化运动。这场中国近代史上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旧道德和旧文化,一批为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积极探索的先进知识分子,锐意革新,从文学革命到思想革命,在教育、学术和文艺等方方面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学生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爱国、科学、民主精神的一次集中体现,这场运动加快了新文学和新思想的普及流行,使新文化运动的力量和影响达到高峰。

    五四新文化运动旗帜鲜明地以“民主”、“科学”为号召,广泛吸收国外各种思潮,提倡发展个性,鼓励学术自由,兼收并蓄,百家争鸣,文艺界社团蜂起、流派纷呈,充满生机和活力。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为创造既保持民族特色,又能与世界平等对话的新文明的目标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对其后教育改革、妇女解放、劳工联合、人权建设等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九十年过去了,中国至今仍然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开辟的建设现代文明的道路上,从那时到现在的每一代中国人都参与建构了“五四新文化传统”。在当今全球化日益加剧的时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得失会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也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众多叱咤风云的英杰,以其丰功伟绩,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至今令我们缅怀。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校方针,在教育改革方面的见识和胆略,为现代教育制度和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独秀以敏锐的思想,过人的胆识,痛击纲常礼教,倡导文学革命,义无反顾地担当了新文化运动“总司令”的大任,最终走上政党斗争、政治革命的道路;胡适坚定地主张白话文,积极探索科学的治学方法,不遗余力地提倡科学精神,终生不渝地为民主建设呐喊鼓吹;李大钊“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以改造社会为己任,为理想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惊天动地,可歌可泣;鲁迅深刻地认识中国社会和人性,以改造国民性为己任,以独到的眼光,犀利的文笔,鲜明的意象,深刻的思想,揭示了中国历史和社会的本质。他以对人民大众的深厚的爱和慈悲胸怀,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呼唤没有人吃人现象的文明社会的到来。本次展览以大量的篇幅,讲述了这些前辈先贤的事迹。

    借此机会,我向各位嘉宾介绍一下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北京鲁迅博物馆。

    坐落在北京五四大街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依托北大红楼而建,是中国唯一一家全面展示五四新文化运动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北大红楼曾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今年,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纪念馆更新了基本陈列《新时代的先声》,并制作了新文化运动重要人物蔡元培、陈独秀等的专题陈列。这里还有曾经在北大任教的鲁迅先生授课的教室、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工作室、图书管理员毛泽东工作过的阅览室等一些旧址,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历史文献。今年,为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鲁迅博物馆联合摄制了一部高清数字电影《五四》,全面展示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我们将配合这次展览,向观众播放这个影片。

    北京鲁迅博物馆是为纪念鲁迅而建的一座人物传记类博物馆。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以大量格式特别的作品,强烈地感染了读者,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显示了新文学的实绩。他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今天,在中国的大中专学校的教科书中,收录了二十多篇鲁迅的作品。我记得曾读过一篇论文,探讨新加坡中学教科书中收录的鲁迅作品及其课堂教学问题。新加坡读者对《孔乙己》、《祝福》、《故乡》、《阿Q正传》这些作品耳熟能详。鲁迅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窗口,成为认识现代中国的一条必由之路。鲁迅如此,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杰出文化人士也都如此,他们为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进步所做的贡献,是我们建设健康、和谐、进步的中华文明的宝贵资源。

    各位来宾,朋友们!

    置身于多元文化环境的海外华人华侨,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及其影响的认识,可以更好地认识现代中国。因此,在海外举办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展览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加坡的华文文学创作非常活跃,涌现出很多优秀作家和作品。几个月前,新加坡文艺协会的骆明会长访问了北京鲁迅博物馆。在交谈中,我获得了关于新加坡华文文学的历史和现状的很多知识,深受启发,也很受鼓舞。我当时写了一句话:“新华文续新文学”。“新华文”是新加坡华文文学的简称;“新文学”,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端的中国现代文学。说新加坡华文文学承接了中国新文学的传统,是有充分的事实根据的。新文化运动不但在北京、在中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而且在海外华人中间也有积极的响应,也不乏继承和发扬的后来者。这是特别值得珍视并值得深入研究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举办这个展览的基础。我想,海外华人要了解中国文化,不但要了解孔孟老庄,了解司马迁和陶渊明,而且也要了解鲁迅、胡适等新文化的先驱。此次展览,我们想通过图片和实物,再现当时的历史语境和文化氛围,展示运动场景和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希望,观众在展览中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所涌动的启蒙救国、变革图强的热望,感受到中华文明步入现代的艰难历程——她如何在五四新型知识者群体最初的呐喊声中逐渐壮大,最终形成声势浩大的洪流。

    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

 

                                                             2009年9月5日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