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
深夜,月光清冷,疏枝寒窗。零零星星的炮竹声中,读完了郑欣淼文集《山阴道上》。
掩卷,手中的书许久未能放下,心中肃然起敬!从年轻时在渭南乡野昏黄灯下手抄难得一见的《鲁迅诗歌集》到后来担任全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书中反映了作者对现代中国最伟大的文艺旗手鲁迅的一生崇敬与深入研究。
对民族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特质在哲学层面上的精辟见解,对吴冠中、范曾等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和艺术之路的独到解析,反映了作者宽广的艺术视野和宽容的艺术胸怀以及“外不后世界思潮,内弗失固有血脉”的独立审美。
历来被认为考验笔力的序跋、前言等在书中有几十篇,文涉书法、绘画、雕塑、戏剧、摄影及文艺论著、散文、小说等多个方面,显示了作者的全面学养和高度概括、捕捉与凝炼能力。为陈学超书法作品集作序,开篇不提行草篆隶,娓娓道来的却是作为“笔杆子”和“大秀才”的彼此是怎样在当年连床夜话,编织梦想,傻话、梦话直说到不知东方之既白,其青春激情之荡漾,令人至今温热可感。
对中华诗词的热爱、研究与创作,始终伴随作者。多部诗集的出版、对复兴旧体诗创作、吟诵、诗教的数度鼓呼和身体力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长的作者,有着怎样“诗的情怀、诗的境界、诗的纯美”,和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与担当。
书中十数篇忆旧文字最为感人。三十四年间,从渭南至西安,从北京到青海,从国家文物局至故官博物院,从《政策学》到《故宫学》,当年那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小伙、“澄县老哥”,如今已变为两鬓苍苍的花甲老人,不变的是那浓浓的乡音与乡情。说起故旧,他耐心地说着人家的好,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坦率讲,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澈的人生感悟,常人难以企及。但可以从中学到的是,他那与人为善、奋发努力、怡然淡定的品德。说起家乡美食,他力推“水盆羊肉”当属第一。在其笔下,那“汤色清亮,再加上伴着油汪汪辣子的羊杂碎,香喷喷的芝麻烧饼,味鲜,清爽……”每读至此,不禁啧啧。
如此对似水年华的追忆,令人眼前豁然——那个在乡野昏黄灯下手抄诗集的年轻人,正在岁月的旅途上一路跋涉,迎面而来。抬头望去,山阴道上,那是一个大写的人。
转载自《故宫人》2011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