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多热闹的炒作,没有大手笔的制作,《潜伏》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在2009年的银屏从慢热到收视高潮,一路波澜不惊,最终赢得了全面胜利。谍战剧常见于其紧张跌宕的剧情将观众吸引,《潜伏》也不例外,同时紧紧围绕着三大元素展开故事:革命、情感、信仰。
翠平和余则成告诉我们爱情的宝贵在于两个人共同经历、共同承担。翠平既然已是第二个左蓝,晚秋也会是第二个翠平,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配偶看来是可怜的,但在革命中历练的爱情也格外刻骨铭心。对于大结局的伤感缺憾,很多观众难于接受。但对一两个革命者的分别即感怀如此,无数渡尽劫波又终倒在血泊中的英雄们我们又该如何去追忆。导演姜伟谈到人们已“习惯于接受美好,但如果拍出一个大团圆的结果会感到对不起先烈”。我们翻看资料时便会发现,历史不缺少浪漫和传奇,更多的是闪光的白刃和直逼面前的枪口。
演员孙红雷在杀青现场泣不成声,“晚秋”说到拍完戏自己变成熟了,不光是演戏,还有生活。一部好戏和一本好书一样,能让人明白很多道理。不论是观众通过看剧总结的“职场适用招数”,还是“革命的爱情分外浪漫”,这部剧告诉我们最多的是什么是生活。余则成在去往台湾的飞机上对站长总结这是“命”,然后会心一笑。他明白自己即将要展开新的潜伏工作。 命运或许无法改变,但生活可以自己安排。余则成用智慧和胆量成功的掌控了逆境中的生活。正是他惊心动魄的生活实现了许许多多人安定的生活,这样的故事含蓄而真切地体现了那个年代无名英雄们的痛苦和快乐,让观众感同身受。
一个好剧本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将人物和剧情作到极致又让人信服,这一点《暗算》和《士兵突击》作到了,如今的《潜伏》也作到了,所以它们都成功了。余则成在左蓝尸体前的痛不欲生,翠平和余则成在机场的咫尺天涯却不能相认,翠平怀抱婴儿在山头无尽眺望,都是如此真实又如此艺术。谈到艺术效果就不能不提全剧的主题曲《深海》,这首由苏联《神圣的战争》改编的歌曲,赋予了全剧一种完美力量,整体提升了故事的震撼。就像余则成对晚秋说的:“你站在一列雄壮的队伍里,迈着大步,高唱着战歌.去改变整个中国,那是什么气势”。潜伏,作为另一战场上的战争,正如歌中所唱:“在黑夜里梦想着光,心中覆盖悲伤。在悲伤里忍受孤独,空守一丝温暖”。也正是这些潜伏人员,不能像前线战士一样释放悲伤和愤怒,即使泪水已成深海,仍要无言微笑。
信仰,是能超越一切的事物。裴多菲的名句:“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其实就是一种信仰。信仰是一种精神实体,每当想起便能忘记身边所有,这正是它的伟大之处。余则成和李涯坚持着各自的信仰,尽管为着不同党派,心中澎湃的都是终生愿为之奋斗的想法。不是每个人都有信仰,但一旦拥有,这种精神是无可匹敌的,终将凝聚无尽力量。剧中余则成难得的几次真心微笑,除了面对左蓝和翠平外,便是得到党组织好消息时才露出的。虽然他在1950年到达台湾后才被接受为中共正式党员,但他的无畏行动已深刻印证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该是什么样子。左蓝、余则成、翠平、秋掌柜、廖三民等人的行动让我们唏嘘感动,更让我们深深理解“星星之火”何以“燎原”。
《潜伏》让人欲罢不能,相信导演的愿望是谍战剧火的不光是剧情,更能激起对先辈的敬爱。事迹,需要宣扬来铭记;英雄,将因无名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