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加载中... 加载速度取决于您的网速!

“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阵地——鲁迅保存的《莽原》时期青年作者稿件研究  陈 洁
发布日期:2015-01-19


  摘 要:鲁迅编辑《莽原》、《国民新报副刊》,主要将它们作为发现和培养青年作家的阵地,培养新的青年批评主体,并明确提出了进行“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文学观,文体选择以杂文为主。青年作者有意识地创作鲁迅期待的议论性批评性文章,有了明确的杂文创作意识,并向鲁迅编辑的报刊投稿。经鲁迅收藏,保存至今的青年稿件就有二百多篇。鲁迅有明确的编刊思路,对大部分来稿不甚满意,而且并不选用虽然质量高、但宗旨不同的来稿,其中包括刘半农、废名等作者的来稿。废名向鲁迅的投稿《也来“闲话”》未能发表,成为一篇佚文。青年作者的杂文创作明显受到鲁迅影响。

  关键词:鲁迅;《莽原》;《国民新报副刊》;废名;“文明批评”;“社会批评”


  1920年代,鲁迅在北京多所高校、中学任教 ,并参与创办世界语专门学校,同时在《新青年》、《语丝》、《晨报副刊》、《京报副刊》、《莽原》、《国民新报副刊》等报刊发表大量文章 ,编辑《莽原》、《国民新报副刊》,主要将它们作为发现和培养青年作家的阵地,培养新的青年批评主体 ,并明确地提出了进行“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文学观,文体选择以杂文为主。
  《莽原》是鲁迅第一次真正主编的刊物。创办《莽原》后,鲁迅才真正开辟了自己的阵地。鲁迅屡次写出创办《莽原》的目的:“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在不佳,但究竟做诗及小说者尚有人。最缺少的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我之以《莽原》起哄,大半也就为了想引出些新的这样的批评者来,虽在割去敝舌之后,也还有人说话,继续撕去旧社会的假面。”
  鲁迅在高校授课所形成的人际环境,为莽原社的成立创造了条件。1925年4月11日,鲁迅在日记中记录:“夜买酒并邀长虹、培良、有麟共饮,大醉。” 这便是莽原社成立的开始。此三人中,培良、有麟都是学生。向培良,1924年在中国大学学习时开始与鲁迅交往,鲁迅赴厦门前在女师大的讲演由他记录整理 。荆有麟是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的学生。高长虹则在认识鲁迅之前,已从世界语学校鲁迅的学生那里听到过鲁迅上课的情况 。高长虹去拜访鲁迅,与鲁迅的学生孙伏园的传话有关 。鲁迅编辑《莽原》,在《京报》作为副刊出版;为对外联络方便,就有了莽原社,社址写的是锦什坊街;组织了一个青年知识群体,有高长虹、向培良、荆有麟等。《莽原》的经常撰稿人为鲁迅、尚钺、高长虹、向培良、韦丛芜、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姜华、金仲芸、黄鹏基等 ,以狂飙社成员和安徽作家群为主体。

全文下载
“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阵地——鲁迅保存的《莽原》时期青年作者稿件研究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