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之,中国有几千年文明史,汉唐时代,集中代表了中国强大的文化和邦交。当代的每一次的考古发掘,都让人们惊讶古代文化之灿烂辉煌。同时,世界也因为流失海外的文物而重新认识这个东方大国的古代文明。流失海外的敦煌绢画、散藏于各大博物馆、各大学博物馆的中国文物,用艺术品的形式,述说着自己的出身和经历,述说自己的辉煌。
图为流失法国吉美博物馆的明代水陆画
极具优势的文化地位,让中国在东亚几乎没有国家和地区不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日本和韩国,其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之深,稍有见识的中国人都知道,然而情况在信息发达的当代,共识却不成其为共识。
暑假去夏威夷度假,其花草之硕大无朋、汪洋恣肆、娇艳欲滴,树木之高耸入云,海浪之辽渺无际,精神之懈怠放松,非三言二语可以描绘。其可看,除风景之外,自然有火奴努努艺术博物馆。
火奴努努艺术博物馆东亚收藏颇为丰富,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最。火奴努努艺术博物馆有专门的东亚佛教艺术厅。
但在博物馆的介绍中,却并没有明显文字介绍东亚文化受中国文化和艺术影响。
不仅如此,在我了解的范围之内的世界各地,人们对日本文化的认同,甚而超出中国。在世界各囯博物馆,都会设亚洲艺术厅或专门的中国、日本、韩国厅。还会设立亚洲佛教艺术厅,有些日本佛教艺术厅,几乎可以和中国厅分庭抗礼甚或超过中国。
但的确,东亚的日本、韩国乃至越南,其文化无一例外都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既便是当今世界颇为认同的日本文化,其文化至少亦为中华文化的衍生物。
图为韩国佛画:十二圆觉菩萨-局部-其艺术特征即便是外行也能看出来,这是典型的中国佛画特征
本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远的不说,遣唐史载入史册,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其实是日本向中国学习)佳话。七八世纪的日本学人来华干什么?按当下时髦的说法就是:留学。
留学中国。自然是学习中国文化。
再以宋代为例。当今的宁波在唐代称为明州,宋代称为庆元府,这是个对外贸易港口,是当时沿海地区最大的佛像佛画输出地。至今在中国己经荡然无存的罗汉图和水陆法会图,赖当时钦慕中国文化来华僧人和商人带到日本,成为日本佛教美术重要收藏品。著名的五百罗汉图就是其中之一,藏在如今的大德寺,几乎成为南宋佛教题材绘画孤品。其大量尚未公开的南宋时期带到日本的佛画,如今散藏在日本各大博物馆、寺院。这些佛画,不仅是同样笃信佛教的日本人膜拜的对象,更是日本佛画画家艺术创造的重要参考物。
图为南宋时期从宁波传入日本的佛画(局部),后流入波士顿美术馆
南宋马远等人的绘画亦在此前后传入日本,成为日本画家争相传摹的对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造就了此后的日本绘画流派,日本人的审美趣味也就从此定格山色空濛、碧波浩渺、大片留白的绘画语言。
马远及其流派的画家 ,在日本倍受尊崇。
在画上题字,亦是效仿中国的产物。当代日本画家仿古作品,往往题有中国汉字,其实这不是中国汉字,而是日本的古文字,而这些日本的古文字,就是中国古汉字,在尚未有文字文明的古日本,这些汉字直接成为日本的文字,而发的是唐音。
韩国和朝鲜本是一个国家,分成两个部分,则是近现代的事。他们由于本自和中国相联,所受影响之巨,不必细述。从墓葬的形制、陪葬品的规格、艺术风格的传承、语言等各方面,我们都能看出端倪。
当然,东亚诸国并非抄袭中国文化,传摹之余,时有创新。日本佛教艺术和韩国佛教艺术形成自己的特色,进而受到世界的瞩目,乃至于很多人无法分淸其源其流,自是浅见、亦是憾事。
受中国文化影响而创新发展的佛画艺术。图为普贤菩萨及其眷属
而从近代开始,古老而辉煌的中国,则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诸位应该记得,中国在五四时期 ,引进过两位先生:德生生和赛先生。德先生不谈,赛先生就是著名的科学。也就是这个时候,西方的学科分类引进中国,中国的学术的范畴开始扩大。我自然日日在为我的祖国喝彩,因为她自我更新能力很强,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正所谓"变则通,通则久"。
但国人似乎在强调赛先生之余,忘记了传统文化,以至于和这些不仅滋养传承了中国人,而且滋润了日本人、韩国人、朝鲜人的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隔膜到几乎陌生的程度。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在韩国和日本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以至于国人一谈及古代中国,必提及日本和韩国。似乎不谈及日本和韩国,无以讲述中国文化。
自己都不懂自己过去,忘记和忽视自己的过去,如何让别人来记得这些灿烂而辉煌的东亚文化,其源头原来竟是中国?
中国古代有"礼失而求诸野"之典故,难不成真的某一天:文化失而求诸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