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涛
伴随着中文网络的发展,鲁迅也逐渐成为中文网络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话题。从1994年方舟子等留学生在美国创办“新语丝”网站到1998年国内出现的在中文网络中的有着重要影响的“网易•鲁迅论坛”,从网络中受鲁迅精神影响的网友写作的大量谈论鲁迅及批评时事的文章到2006年出现的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胡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制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也是向鲁迅学习)等“恶搞”风格的视频及文字,可以说,鲁迅在中文网络中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也可以说当代中文网络中也形成了鲁迅传统。
一,“网易•鲁迅论坛”所体现出的鲁迅传统
“网易•鲁迅论坛”(http://www.163.com/forum)创建于1998年,建立宗旨是“给所有喜欢或不喜欢先生的人一个说话的场所——因为,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先生也是不可回避的。”早期的“鲁迅论坛”吸引了中文网络中一些喜欢鲁迅的网友,这些网友在论坛中讨论关于鲁迅的话题,交流阅读鲁迅作品的心得,抨击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鲁迅论坛”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比较迅速,很快就成为中文网络中著名的论坛之一,并在中文网络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04年10月,“鲁迅论坛”因为网易公司的原因而更换了新的版主。新版主上任后,“鲁迅论坛”有了一些变化。在“鲁迅论坛”讨论区的上方有一个滚动条:“欢迎光临鲁迅论坛!这里是一个了解鲁迅,接近鲁迅的地方。论坛以鲁迅研究为主,兼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思考。它自由,理性,充满思辨的色彩”,这几句话也指出了论坛的定位。可以说,该论坛经过多次大的变动、改版,论坛定位也从以讨论鲁迅为主转变为以讨论时政、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为主的论坛。2005年9月20日,曾经创造了“网络鲁迅”一系列历史的、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网易•鲁迅论坛”被网易公司撤销,使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网络鲁迅”遭到重创。
在抽样分析了“网易•鲁迅论坛”在2004年11月的发帖情况和网友互动情况之后,可以看出,在此论坛活动的网友不仅比较认同鲁迅,而且比较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喜欢对一些时政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整体上来说,这些网友都在较大的程度上受到了鲁迅精神的影响,比较富有忧国忧民的精神和批判精神。需要指出的是,网友也经常发表一些谈论学术问题的文章,比较关注一些有关思想、哲学类和历史、文化类的话题,但是相对来说,论坛的主流仍然是讨论时事政治问题的文章。
另外,通过对20位活跃在“鲁迅论坛”的网友的问卷访谈,可以看出,一些网友把“鲁迅迷”(即鲁迅的“粉丝”)的特点概括为“爱憎分明”、“关心现实问题”、“理性思考”等,这充分表明一些在论坛中活动的网友对鲁迅的认同度较高,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鲁迅精神的影响。这些网友比较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在论坛中发表了大量的谈论时事、政治的文章,“鲁迅论坛”也因此变成了一个以讨论时事政治为主的论坛。需要指出的是,该论坛的一些网友不仅仅停留在从形式上戏仿鲁迅的文章的层次,而且在精神上也受到鲁迅的影响,继承并发扬了鲁迅的精神,尝试用鲁迅的思想来观察并分析社会现实问题。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鲁迅论坛”在2004年曾发生过“贫困县里的富方丈”事件。网友changgongyong 在2004年7月18日在“鲁迅论坛”发表了《贫困县里的富“方丈”----记陕西合阳县委书记张兴邦堕落敛财手段种种》,揭发国家级贫困县合阳县的县委书记张兴邦贪污腐败的种种劣迹,引起了“鲁迅论坛”网友的极大愤怒,网友群起响应,纷纷撰文声讨张兴邦,并和一些自称是合阳县的群众的、维护张兴邦的人在论坛中展开激烈的辩论。据网友changgongyong介绍,“鲁迅论坛”声讨贪官张兴邦的行动在网上与网下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引起了境外媒体的关注,被多家境外网站报道,而且引起了省委书记的关注。在省委书记的过问下,张兴邦最终被停职、调离。
“鲁迅论坛”发动的这次声讨贪官的活动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固然与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力有关,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鲁迅论坛”网友对鲁迅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2005年9月,网易公司借改版之机宣布撤消“鲁迅论坛”。版主完颜子华质问网易公司:“学习鲁迅,有什么错?”从“鲁迅论坛”众多网友和网易公司管理员就此事的论争中可以看出,“鲁迅论坛”在中文网络中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网易公司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商业利益,根本无法容忍容易惹事且不赚钱的“鲁迅论坛”的存在。从表面上来看,是安全和商业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了“鲁迅论坛”被关闭的命运,但是从网易公司保留人气日渐稀少的“张迷客厅”和“沈从文论坛”的选择可以看出,最终还是商业因素之外的其他原因导致“鲁迅论坛”被关闭。
回顾“网易•鲁迅论坛”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聚集在该论坛的喜爱鲁迅的网友虽然在弘扬鲁迅精神,但是他们对鲁迅的理解和阐释在整体上有些片面化,不够深入和全面,在突出鲁迅批判精神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鲁迅的思想的复杂性,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和这些网友的年龄较小有关,也和他们对鲁迅的了解程度较低有关。中文网络虽然为这些喜爱鲁迅的网友提供了一个比较容易发表自己意见和文章的平台,但是他们显然在关于鲁迅的知识储备方面还不够充分,还无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较为全面、准确地弘扬鲁迅精神。虽然这些网友对于鲁迅的理解水平还亟待提高,但是他们在网络中抒发出来的对鲁迅的喜爱之情和对鲁迅精神的弘扬都还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二, “新语丝”网站所体现的鲁迅传统
新语丝网站(网址:http://www.xys.org)是方舟子等几位留美青年学者在1994年所建的一个中文网站。不仅站名来源于鲁迅参与创办的杂志《语丝》,用鲁迅的手迹集成“新语丝”三个字,希望继承并发扬鲁迅在《语丝》杂志所提倡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精神风格,而且也设立了内容丰富的“鲁迅家页”专栏,并把《鲁迅全集》中的许多文章输入电脑然后上传到网络中供缺少中文读物的留学生网友阅读。
早期的新语丝网站主要是爱好文学、史学的中国留学生在网络中发表文章和交流的一个中心,因为学生物化学专业的方舟子首先在2000年揭露“基因皇后”陈晓宁在国内造假的事情,并由此开始揭露国内学术界一系列腐败现象,现在的新语丝网站已经成为中文网络中揭露国内学术腐败的主要网站,目前已经揭露了近400起学术腐败事件。新语丝网站把揭露各种学术腐败的文章都收集在“立此存照”专栏中,这一专栏的名称也来源于鲁迅。作为生物化学家的方舟子现在以独立学术打假人的身份活跃在社会上,在揭露学术腐败事件时很有鲁迅“痛打落水狗”的精神,这也与他本人深受鲁迅的影响有关。方舟子说:“先生所教给我的,并非人生观——我觉得人生观是应该靠自己去领悟的,无人可教──而是更为实际的东西,教我为人,教我处世,教我作文,甚至也教我写诗。” ①鲁迅在《文化偏至论》(1907)、《破恶声论》(1908)中就指出晚清知识界的各种“伪士”和“恶声”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巨大危害,后来又在1926年撰写的《学界三魂》一文中把当时的学界划分为“官魂”、“匪魂”和“民魂”,并指出:“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正的进步”。鲁迅研究专家王富仁有感于20世纪末中国知识界的状况而在2000年以鲁迅为榜样撰写了一篇题为《学界三魂》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把鲁迅称为中国“民魂”的代表,指出:“他(鲁迅)走的是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道路,一个一般的社会公民的道路。他始终是以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的身份说话的,是以一个社会公民的身份说话的。”②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方舟子是作为“社会公民”在进行学术打假,他的行为也是对鲁迅社会理性批评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另外,方舟子写作的一些关于学术论争的文章也深受鲁迅杂文风格的影响,常常“攻其一点,不计其余”,一招致命。如他在批评朱大可的《殖民地鲁迅与仇恨政治学的崛起》一文时就指出朱大可在论证鲁迅真正喜欢刘和珍,许广平只是刘和珍的替代时的史实错误:
不知朱评论家蜗居澳大利亚批评鲁迅时,手头可有一套《鲁迅全集》?若有,只需翻一翻,就可发现刘和珍牺牲于1926年3月18日,而在此一年前,即 1925年3月11日,许广平就已开始与鲁迅通信,…… 1925年8月中旬,受学潮牵连,许广平曾到鲁宅住了约一周,两人于此时定情……此时距刘和珍之死,还有半年。在色情狂看来,人间情感唯有性爱可言,师生之谊全属虚妄,所以痛悼学生的文章,也非要当成是在痛悼情人不可。③
方舟子在揭露学术腐败时往往语气比较严厉,并被一些人视为不够“厚道”。对此,方舟子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这种论战风格也来源于鲁迅的影响:
科学打假是有根有据地把事实摆出来加以打击,只不过措辞比较严厉,让有些人受不了。比如说造假的人是“学术骗子”,有的人就觉得太严厉的,就说我骂人了。我觉得这不是骂人。如果你是个骗子,我就说你是个骗子,这怎么能说是骂人呢(笑声、掌声)。这句话是我模仿鲁迅的话。也一直有人说鲁迅骂人,鲁迅回答说,如果说良家妇女是婊子,那是骂人,如果说婊子是婊子,那就不是骂人,那只不过指出了一个事实。(笑声、掌声)④
应当说,方舟子发扬鲁迅精神以新语丝网站为阵地揭露国内的学术腐败现象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国内的学术腐败现象依然非常严重,方舟子也遭到了很多的污蔑和攻击,被斥为“鲁迅余孽”、“科卫兵”,但是方舟子从鲁迅那里汲取精神力量,仍然像鲁迅那样在进行韧性的战斗。方舟子说:
几年来由于打击伪科学、揭露学术腐败,我天天都遭受攻击、谩骂,有时便如此自嘲:伟大如鲁迅者尚且难免生前死后都饱受诬蔑,何况我等凡人?既然被人当成是鲁迅遗孽,那么如此享受鲁迅待遇也算是“罪有应得”,何须多虑?⑤
值得欣慰的是,方舟子在遭受污蔑和打击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有良知的学者的支持,相信通过方舟子及新语丝网站的不断努力,国内的学术腐败现象在不远的将来会得到一定的遏制。
三,民间鲁迅爱好者所体现出的鲁迅传统
中文网络的兴起为一些民间的热爱鲁迅的人士提供了一个较为方便的发表园地和交流平台,一些在精神上追随鲁迅的网友逐渐从网络中成长起来,槟榔、仲达、陈愚、孟庆德、范美忠、崇拜摩罗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在中文网络中活跃着的热爱鲁迅的网友也被称为“鲁迅迷”(或鲁迅的“粉丝”,简称“鲁粉”),他们在网络中的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鲁迅的传统。
(1) 倡导“鲁迅左派”的槟榔对鲁迅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2001年以来,槟郎陆续在中文网络中发表了《弘扬鲁迅的左翼民族主义》、《鲁迅对左翼文学的担当》、《鲁迅左派论纲》等文章,在中文网络中竖起了“鲁迅左派”的旗帜。槟郎指出:“‘鲁迅左派’,是鲁迅与左翼、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结合体。鲁迅既是左翼文化工作者,30年代左翼文化领袖,又是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不论是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国民性批判到提倡革命文学,鲁迅关注的重心始终是被压迫的劳苦大众,这正是左翼文学的最深层本质的规定。鲁迅的民族主义是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是被压迫民族的国际主义。”
槟榔对鲁迅的理解与阐释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出身于底层,又在人生道路上遭受了许多磨难,因此他对底层人民的苦难和命运非常关心,他在《祖国,我回来了,无限感伤》一文中说:“我是中国的左翼知识分子,最关心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社会权益”。他又在《镰刀和铁锤是我的十字架》一文中说:“我只是一个窝身于书斋和学院的‘亭子间文人’,镰刀和铁锤是我的十字架,我关注工人农民阶级的翻身道路。”(以上两文均发表在“槟郎文学院”网站)槟榔在寻找改变工农命运的道路时找到了鲁迅:
在二十年代末,伴随着国民大革命的性质的变化,知识分子的思想发生转变……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知识分子走上了为工农大众翻身解放的道路。他们反映劳动人民被统治阶级压迫下的苦难,鼓舞他们为维护自己的利益的斗争,对压迫者猛力地揭露和批判,在“红色的三十年代”写下了中国左翼文学的壮丽诗篇。鲁迅,正是在这时代的左翼大潮中成为民族的巨人。⑥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槟榔关于“鲁迅左派”的阐述在概念上还存在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他特别突出鲁迅“左翼”精神的也显得有些片面化和简单化,但是,槟榔继承和发扬鲁迅传统,在中文网络中从当下的社会现实问题出发对“鲁迅左派”的倡导和建构无疑是值得关注的。后来,槟榔又创建了博客站点“中国鲁迅左翼文学网”,延续了他在中文网络中所倡导的“鲁迅左派”的一贯立场,继续弘扬“鲁迅左派”的精神。槟榔不仅把他的“鲁迅左派”的理论应用于具体的文艺批评和社会批评,为底层民众呐喊,抨击社会的不公和黑暗,而且还梳理“鲁迅左派”的历史,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反思,可以说,槟榔的理论思考又深化了一步,但是,槟榔所倡导的“左翼鲁迅”的观点仍然还不够成熟和理性,总的来说仍然有些偏执,在槟榔眼里“左翼鲁迅”既是他的精神导师又是他改变工农大众命运的工具。
(2)仲达对鲁迅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仲达是一位在天涯社区网站成长起来的热爱鲁迅的网友,他在天涯社区网站先后发表了《鲁迅:焦灼和疼痛过后的冷硬》、《鲁迅:一个独异的精神个体》等大量的关于鲁迅的文章,显示出了旺盛的创作能力。这些文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学者和网友对鲁迅批评的反驳,一类是阐述自己对鲁迅的理解。另外,仲达还在《与鲁迅的精神相遇》、《于仲达访谈录:鲁迅先生见证了我曾走过的十年艰难岁月》等文中回顾了自己的精神历程以及与鲁迅精神相遇的过程。仲达说自己“是从个体生命体验这一角度去阅读鲁迅的,获得的当然是一个心灵意义上的鲁迅”:
对于我而言,鲁迅先生是我的“精神父亲”,每当我处于困顿中时,我便感到他的存在,他硬是逼着我克服自身的缺陷成为独立的自己。鲁迅最能触动我灵魂的是,他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同情,对处于困境中的灵魂给予关注。⑦
仲达后来又在《鲁迅逝世70年祭: 一个“失败者”眼中的鲁迅》一文中强调:
我是比较推崇从个体生命体验角度出发去解读鲁迅的,虽然这种解读带有很大的个人性,同时,我也清楚个人生命体验是带有局限性。也许,有人会说这种解读缺乏学术价值,但是,我仍然认为这种解读对个体精神品格的培植,具有积极意义。⑧
需要指出的是,仲达的这种生命体验式的鲁迅研究虽然在鲁迅研究史上不算鲜见,但在“网络鲁迅”研究中却是独树一帜,中文网络中目前还没有一个网友像他那样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写出那么多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关于鲁迅的文章。仲达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撰写的这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后来被结集为个人电子文集《一个人的鲁迅》,不仅在网络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作为一名民间鲁迅研究者的思考成果引起了一些鲁迅研究专家和资深出版人的注意。总体上来说,仲达在精神上追随鲁迅的时期对鲁迅的理解与阐释以及对钱理群、王晓明、林贤治等鲁迅研究专家的研究成果的评论也都显示出一定的学术水平。
仲达在2006年鲁迅逝世七十周年之际对自己从1998年开始在精神困境之中追随鲁迅的精神历程进行了反思,他在《鲁迅逝世70年祭: 一个“失败者”眼中的鲁迅》一文中说:
人存在是,因为自己在支撑自己,我研读鲁迅,是为让鲁迅照亮自己的存在,从而唤醒自我心中的力量,而不是把自己变成鲁迅的奴隶。失去模仿,意味着真正找到自身。成为自己,这才是我所需要的。⑨
仲达由此在文章中宣布,“通过此文我开始摆脱鲁迅以及学院学者对自己的影响,逐步触摸到真实的自我。” 后来,仲达一直在寻找后鲁迅时代的精神归属问题,他2007年在与一位基督徒的网络对话之后逐渐靠拢了基督教,并最终在2007年的复活节决定走出鲁迅并受洗皈依基督教。仲达在此后很少再写关于鲁迅的文章,更多的关注精神信仰问题,他此后所写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从基督教的观点出发的,同时他也明确地把在网络中发表的《当代中国文学灵魂纬度的根本欠缺》和《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等带有基督教色彩的文章作为自己的代表作。仲达虽然“因为信靠基督的缘故、”,“也做一点基督教文化关联中的鲁迅思想的研究”,但是他却否定了自己此前的鲁迅研究:
鲁迅就是我的过去,鲁迅实际上肯定了痛苦,而没有超越痛苦……我们不要放大错误和黑暗,要放大光明和正确。这就需要感悟到自己身上的佛性和神性,而佛学和基督信仰给了我亮光。⑩
从仲达的上述言论来说,他对鲁迅的体验与研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陷入偏执,甚至是误入迷途。仲达曾经特别强调自己把鲁迅视为“精神之父”,自己“对鲁迅的研究,首先是用鲁迅精神鞭策自己,逼着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摆脱各种依附,正视自我的局限,独掌自己的命运,在狭小紧张的生存空间里,利用智慧,战胜生存困境,挑战各种力量对我的桎梏。”⑾ “研读鲁迅,能让他照亮自己的存在,成为前行的动力,在现实层面能改变自己生活,能力范围之外还能够帮助别人,乃至为社会做点事情,是我毕生的理想”。⑿,但当他发现鲁迅解决不了自己的精神困境时就开始寻找其他的精神资源,并从基督教那里获得了灵魂的拯救。但是,从仲达在2009年初在天涯社区网站发表的《北大的学而思》、《评当代鲁迅研究者》等旧作以及他与网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然在关注鲁迅,仍然在中文网络中做传播鲁迅、普及鲁迅的工作。他甚至在2009年8月打电话给在社会上和网络中以“范跑跑”而闻名的热爱鲁迅的网友范美忠,希望范美忠能利用他在网络和社会上的知名度来做一些推广鲁迅的工作,并向社会推荐民间的鲁迅研究成果,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仲达仍然在关注鲁迅,研读鲁迅,并在为推广鲁迅,弘扬鲁迅做着努力。
应当说,仲达的思想转向并非个例,他学习鲁迅的反抗绝望的精神,但是最终没有能够成功地反抗绝望。中文网络中也有一些曾经热爱并追随鲁迅的网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生了思想变化,明确地宣布要走出鲁迅。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标志着网络中一些热爱鲁迅的网友的思想变化。虽然仲达曾经宣称要走出鲁迅,但是他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鲁迅的影响,他多年以来在中文网络中所发表的大量评论鲁迅及其作品和思想的文章仍然是值得关注的,这些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也都可以说是对鲁迅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而仲达对自己与鲁迅精神相遇过程的描述也为当代鲁迅接受研究留下了一份真实的资料。
四, 中文网络中的伪鲁迅传统
中文网络既有真正热爱鲁迅的网友,也有打着鲁迅旗号粉饰自己甚至利用鲁迅进行炒作的网友,因此也可以说,中文网络中有鲁迅的精神传统,也有伪鲁迅传统。
(1)“娱乐大王”宋祖德对鲁迅的恶搞
宋祖德是一位商人,他以不断爆料娱乐圈明星的隐私而闻名于社会。宋祖德在成为商人之前是一个文学青年,对鲁迅有所了解,所以他把自己爆料明星隐私、揭露娱乐圈潜规则的行为和鲁迅揭露社会黑暗的行为相比,并在自己设立在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四大门户网站中的博客中自称为“当代鲁迅”。不仅如此,宋祖德还曾经在他写的一首诗里自比为鲁迅:“自古愤怒出诗人,愤怒只因太真诚,祖德就像周树人,横眉狂扫虚伪尘。”
宋祖德在回答一位记者关于他和鲁迅相似之处的问题时自称是“新鲁迅”,并指出两人之间的相似之处:
他(鲁迅)很正直,很善良,很有社会责任感,有远大理想抱负,那就是我所欣赏的人。我们两个都很喜欢文学,我们两个都学过医,我们两个有时候都说一些犀利的话,甚至置生命安危于不顾⒀
此外,宋祖德还在自己撰写的《明星•性•金钱•网络》一书的“序言”中写到:
直到这一刻,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诗人依然是我心底最深的渴望。但是为了那些受蒙骗的孩子,我不得不把自己的幸福推后20年。我承诺,在这20年里,不管我周围的环境变得多么恶劣,我都要坚持做一个鲁迅式的斗士,跟娱乐圈的一切假丑恶斗争到底。⒁
然而,娱乐大王宋祖德自称为“当代鲁迅”,那他真的就是所谓的娱乐圈的“鲁迅”吗?他的行为是继承鲁迅传统弘扬鲁迅精神吗?我们不妨看看宋祖德自称的揭露娱乐圈黑暗的目的:
在这样一个缺乏文艺批评家的年代,祖德挺身而出,勇敢地向娱乐圈的假丑恶开战,许多人把祖德比喻成鲁迅,更有亿万网友尊称祖德为娱乐圈的“纪委书记”,祖德一次次站在娱乐圈的风口浪尖揭露娱乐圈的假丑恶,只为拯救日渐扭曲的娱乐圈,只为拯救被误导的青少年。⒂
诚然,宋祖德对娱乐圈的很多爆料都被后来的事实所证明,而且他的爆料也有一些原则和底线,但是,宋祖德不断爆料娱乐圈明星隐私的行为在性质上和鲁迅揭露社会黑暗的行为在性质上根本不同,鲁迅对社会黑暗的批判富有理性和深度,希望“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而宋祖德所谓的揭露娱乐圈黑暗的行为很浅薄、甚至仅仅停留在爆料明信隐私的层面,有的爆料内容甚至显得很不够道德。因此,宋祖德虽然打着出自公心的旗号,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娱乐圈的炒作行为,而他自称“当代鲁迅”的行为本身也是一种自我炒作,是对鲁迅的恶搞。2009年末和2010年初,有关法院已经判决宋祖德在暴料谢晋和金巧巧的秘闻时犯法,这些都是对于宋祖德的某些暴料行为、甚至是违法的暴料行为的警告和惩罚。2010年初,新浪网站也关闭了宋祖德的个人博客,使这位自称“当代鲁迅”的商人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炒作平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网易等其它网站也会步新浪的后尘关闭宋祖德的个人博客,这无疑会消除中文网络中关于鲁迅的不少杂音。
(2)“范跑跑”(范美忠)对鲁迅的歪曲
“范跑跑”是网友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送给在地震中弃学生不顾率先冲出教室的四川某学校教师范美忠的一个绰号。范美忠也是中文网络中一位较为知名的热爱鲁迅的网友,不仅熟读鲁迅著作,而且对鲁迅也有一些研究心得,他在2006年初修订完成的书稿《〈野草〉心解》在天涯社区网站发表之后,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称赞,范美忠也自诩他建立在30年失败人生基础上的《野草》解读是中国最好的。但是,真正让热爱鲁迅的范美忠天下闻名的是他在大地震之后发表的一篇博客文章《那一刻地动山摇——5•12大地震亲历记》,这篇文章中的一些言论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可谓是千夫所指,万众痛恨,但也有一些网友为范美忠辩护,甚至称范美忠为“鲁迅的传人”、“21世纪的新鲁迅”、“为真理而牺牲的当代鲁迅”。如网友黄鸿鸣就在一篇博客中列举了范美忠的几条“价值”:
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对范美忠来说,一个人的战争从此才正式开始,就像当年的鲁迅,这个社会虽然还容不下鲁迅,但终有一日不能不接受鲁迅式的社会批判; ⒃
对于部分范美忠的支持者把范美忠与鲁迅相提并论的现象,网友微风轻拂尖锐地指出:
范跑跑和他的粉丝们的言论是虚伪的,也是爱和真背离的另一种后果,范跑跑在博客里大谈特谈鲁迅,范跑跑的追随者将范跑跑比作当代鲁迅,比作民主斗士,这都是可笑的。他们根本不理解鲁迅,更不理解什么是民主和自由,鲁迅用爱来求真,民主自由更是人文情怀的最终诉求,无论是东方的五千年文明,还是民主自由的发源地西方国家,懦弱和自私都是要被人们唾弃的。⒄
另外,“范跑跑”作为一个熟读鲁迅的网友在接受各种媒体采访时经常还引用鲁迅的话来为自己辩护,无论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地引用鲁迅的言论,他都是在把自己在地震中的言行和鲁迅类比,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自视为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把自己当作一个不向庸众低头、敢于讲真话的“斗士”:
范美忠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候模仿鲁迅的话说:
通过一系列事件经历我终于确认了一点,我们这个民族是个非常低劣的没有自由渴望没有一点血性的民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猪一样地活着,这样的民族堕落甚至灭亡都不必以为不幸的。⒅
从范美忠的这个言行不难看出他对鲁迅精神理解的偏执与错误。
网友仲达与范美忠曾经就鲁迅的话题有些交流,对范美忠比较了解,因此他对范美忠的这个行为分析得比较到位:
“求真比唯美更有价值”,这是范美忠又一个文学价值取向,也正是他喜欢鲁迅、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昆德拉而拒绝中国文学的原因。范美忠引用鲁迅的话说:“当我露出自己真的血肉来,那时还不厌弃我的,即使是枭蛇鬼怪,我也愿与它为伍,我且寻野兽和恶鬼去!”但是,不是什么真话都可以随便说的,要考虑到民族文化心理……鲁迅在《我要骗人》里认为:“永无披沥真实的心的时光”,因为真实是不能够说的,是会致爱我者于死的。《伤逝》典型地表现了这一披沥真心的危害。⒆
总之,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自称热爱鲁迅的范美忠在“5•12”大地震之后的一些言论特别是他在为自己辩护时多次引用的鲁迅的文字,这都暴露了他的真实内心,揭下了他热爱鲁迅的假面具。毋庸讳言,此前的范美忠的确对鲁迅比较热爱,对鲁迅的作品也比较熟悉,甚至对鲁迅的《野草》也颇有个人研究心得,但是他忽视了现在的社会背景,片面地强调所谓的“真”,机械的理解、引用鲁迅的话,歪曲了鲁迅的原意,从而亵渎了鲁迅。相信被范美忠视为偶像的鲁迅在“5•12”大地震的背景下也不会做出像范美中那样的举动,发出像范美忠那样的言论。如果范美忠还像他以前所声称的那样热爱鲁迅,他就应当彻底反思自己,利用这个机会改正自己的错误,真正地继承鲁迅的精神,而非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卖弄几句鲁迅的文字。另外,那些为范美忠辩护的“粉丝”们都没有认识到范美忠的错误之处,都需要重新阅读鲁迅作品,全面准确地认识鲁迅的精神实质,以免误入范美忠所走过的歧途。须知所谓的不向庸众低头的“斗士”等等,都不是鲁迅的真实形象。
2009年,已经很少在网络中发表文章的范美忠在天涯社区网站发表了一篇解读《祝福》的文章,似乎在完成《野草》的解读之后又开始解读鲁迅的《呐喊》、《彷徨》等小说,但迟迟不见其他的解读文章发表在网络中,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经历过“范跑跑”风波的范美忠又开始研读鲁迅了。笔者在此也真诚地希望范美忠能客观的解读鲁迅,并从鲁迅那里汲取精神力量。
五,小结
总的来说,虽然中文网络中出现的关于鲁迅的网站和论坛都存在一些问题,都还不太成熟;虽然中文网络中关于鲁迅的评论在整体上显得有些情绪化,而且这种局面可能在短期内都难以改变,但是,一些热爱鲁迅的网友逐渐从精神上走近鲁迅,并用鲁迅的精神来审视中国当下的问题,正如一位网友在接受笔者访谈时所说的那样“与其写鲁迅,不如像鲁迅那样写”,于是“鲁迅论坛”逐渐从一个讨论鲁迅的论坛变成为一个以讨论时事、政治为主的论坛,新语丝网站也逐渐从一个发表网友文学习作的网站变成一个揭露中国内地学术腐败的重要网站。虽然“鲁迅论坛”被“网易公司”关闭了,但是这些散落在网络中的网友仍然在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虽然仲达等一些在精神上追随鲁迅的网友后来思想发生了变化,逐渐疏离了鲁迅,但是他们无法彻底摆脱鲁迅对他们的影响的,鲁迅仍然在潜在的层面对他们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虽然网络中有宋祖德等人打着鲁迅的旗号恶搞鲁迅,但是也有槟榔等人打着鲁迅的旗帜在弘扬鲁迅精神。可以说,鲁迅精神薪火相传,在当代中文网络中也存在着鲁迅的精神传统,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鲁迅在当代中国的深远的影响力。在鲁迅研究越来越走向边缘化、学院化的背景下,网络中鲁迅传统的兴起无疑会对鲁迅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对日渐冷落的鲁迅研究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我们要对鲁迅研究史上新生的网络鲁迅传统充满期待,要寻找出互联网这一最新媒介与传播鲁迅、评论鲁迅工作的最佳联结点,希望以此促进鲁迅传统在中文网络中的继承和发扬,并促进鲁迅与当下社会的密切联系。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2008年度一般项目“网络鲁迅”研究(批准文号:08BZW068),和第45批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鲁迅在当代中文网络中传播与接受状况研究”(批准文号:2009045054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通讯处: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邮编200433;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邮编100034。)
注释
1, 5,方舟子《我的“偶像”》 ,《中国青年》2004年11期(下)。
2, 王富仁 《学界三魂》,载一土 编《21世纪:鲁迅和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3, 方舟子《淫者见淫 --评朱大可<殖民地鲁迅和仇恨政治学的崛起>》, 南方网,2006-10-21 10:09:46
4, 方舟子《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学术规范》,2005年11月27日晚在浙江大学的演讲实录,http://campus.eol.cn
6, 槟榔《镰刀和铁锤是我的十字架》,槟文书院,http://blog.stnn.cc/libins/Efp_Blog.aspx。
7, 11,仲达《于仲达访谈录:鲁迅先生见证了我曾走过的十年艰难岁月》, 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7-1-13/1649216.shtml
8, 9,仲达《鲁迅逝世70年祭: 一个“失败者”眼中的鲁迅》,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7-1-13/1649216.shtml
10, 仲达《2008年的阅读札记:信仰、文学和儿童》,于仲达的精神空间,天涯博客,提交日期:2009-2-9 16:03:00
12, 仲达《一个“底层写作者”的沉默告白——2007年新年献辞》,http://my.hongxiu.com/006/53893
13,张洁 李霈霈《你所不知道的宋祖德——宋祖德“性情”解剖》,山西晚报,2009年11月28日。
14,宋祖德《明星•性•金钱•网络》 “序言”,娱乐大王宋祖德腾讯博客 当代鲁迅 http://user.qzone.qq.com/622009050
15,宋祖德《金巧巧应该向祖德道歉七天》,娱乐大王宋祖德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ongzude,2009-12-19 18:47:33
16,黄鸿鸣《范美忠的价值》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0ada501009vwr.html
17,微风轻拂《范美忠是当代鲁迅、民主斗士!》,http://blog.sina.com.cn/weifenqf
18,19 转引自于仲达《存在主义是一种困境——我对“范美忠事件”的一点看法》,于仲达博客,http://smbzd.vip.bok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