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鲁 迅 研 究 月 刊——2010年第1~12期总目
发布日期:2015-07-19         浏览数:

·作品与思想研究·

鲁迅与王韬 张杰 1.4

历史同一性的现代轮回:革命与反革命

 ——鲁迅杂文研究之二 吴康 1.11

论《故事新编》 郑家建 舒畅 1.22

周氏兄弟早期著译与汉语现代书写语言(下) 王风 2.4

中国小说叙事时间的现代转型与基督教文化 陈伟华 2.16

鲁迅作品中的两性关系 张永辉 2.21

掮住黑暗的闸门:创伤体验与鲁迅的自我救赎 贾振勇 2.25

部分台湾青年对鲁迅的接受 钱理群 3.4

谈“鲁迅在台湾”

 ——以一九四六年两岸共同的鲁迅热潮为中心 曾健民 3.17

阿Q革命在《阿Q正传》中的能指与所指 陈俊 3.25

论《伤逝》与《诱惑者日记》的联系及其精神成长主题 齐宏伟 3.30

鲁迅小说和“杂感”类“文章”的文类体式互侵

 ——兼及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的“小品小说”问题 袁国兴 4.4

论鲁迅的“人学”灾害观及其文学表述 周惠 4.12

父权缺失/在场对比下的人生价值

 ——鲁迅小说《药》新解 李宗刚 4.18

五四“全面反传统”思维的创造与限度 姜异新 5.4

1936:鲁迅的左翼身份与言说困境 葛飞 5.13

《现代汉语词典》对“鲁迅词汇”的收录过程 孔昭琪 5.20

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学”学术史的书写(上) 徐鹏绪 6.4

一个人的受难:论鲁迅《野草》中的《复仇(其二)》 葛体标 6.15

从启蒙到民间

 ——论《故事新编》的内在发展线索 裴争 6.23

“比亚兹莱”的中国旅程

 ——鲁迅编《比亚兹莱画选》有关文化、翻译、艺术的问题 徐霞 7.4

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学”学术史的书写(下) 徐鹏绪 7.25

论闻一多和鲁迅的精神联系 刘殿祥 7.40

20世纪70年代鲁迅批孔反儒形象的塑造

 ——以批林批孔运动中鲁迅言论集为中心 黄乔生 8.4

偏至:是策略还是目的?

 ——论鲁迅的“偏至”思想兼及五四时期的激进主义思想 吕周聚 8.17

现代叙事与鲁迅启蒙思想的多义性 叶诚生 8.23

论鲁迅创作中的颓废色彩 杨高强 8.30

难以驱散的“鬼气”

 ——以《伤逝》意蕴为中心 王文胜 8.35

从“故事”到“小说”:作为文类寓言的《怀旧》 张丽华 9.4

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 王晓初 9.16

“醉眼”中的“朦胧”

 ——论鲁迅的对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解构 吴康 9.32

重估鲁迅为“连环画”辩护的价值

 ——从有关“连环画”的论争说起 宋益乔 刘东方 9.42

鲁迅与左联三章 杨义 10.4

论鲁迅小说的时间意识 吴翔宇 陈国恩 10.17

鲁迅的诗人气质和鲁迅小说的诗性叙述 余新明 10.25

多声部组合

 ——论狂人形象的多源性 王雨海 10.35

“大众化”实践与《阿Q正传》

 ——《阿Q正传》插图研究 郑蕾 11.4

《大鲁迅全集》与1938年《鲁迅全集》的出版 程振兴 11.10

被意识形态话语“改编”的鲁迅

 ——追溯新中国鲁迅作品影视戏剧改编六十年 张吕 11.16

从生命的体验到现实的感受

 ——现代传媒视野中的鲁迅散文创作 周海波 12.4

“道”与“路”的纠葛

 ——鲁迅“道路”论的士文化探源 符杰祥 12.15

周氏兄弟文学创作的民俗意识比较 薛晓蓉 段友文 12.25

鲁迅文言文活典活用现象 熊焰 曹明丽 12.37



·同时代人研究·

关注同时代人对胡风的评论 商金林 1.28

从《美文》到《杂文》(上)

 ——周作人散文论述诸概念辨析 郜元宝 1.32

重读瞿秋白的一首诗

 ——兼谈他与《自由谈》改革的关系 季樟桂 1.41

冯雪峰初到重庆发表的几组杂文

 ——读《文风杂志》札记 孙玉石 2.32

从《美文》到《杂文》(下)

 ——周作人散文论述概念辨析 郜元宝 2.38

一篇访问记、一次讲演与一封书信

 ——1935年北平《世界日报》上有关周作人的三则史料 刘涛 3.44

论李何林先生的编辑思想

 ——以《中国文艺论战》和《鲁迅论》为例 姬学友 4.53

吴宓与鲁迅 任葆华 4.62

口述历史的记忆与重构

 ——以《实庵自传》和《四十自述》为中心 徐希军 4.67

周作人的“新的启蒙运动” 季剑青 5.28

何谓“学衡派”? 周佩瑶 5.39

“文人不谈武”

 ——重识周作人救亡时期的启蒙“工作” 符杰祥 6.39

陈仪与鲁迅的交往初探 伍国 6.47

身体与社会/文化

 ——凌叔华的女性身体叙事 林幸谦 6.51

殷夫研究三题 陈漱渝 7.47

风潮起伏中的掌校者

 ——许寿裳在浙江两级师范与北京女高师 张直心 王平 7.53

胡适与林语堂 周质平 8.61

《亦报》视窗里的周作人 巫小黎 8.82

李何林编著的《五四运动》及其在台文化活动 曾健民 9.49

一位罗曼·罗兰教导过的中国留学生

 ——记我父亲1929—1937留学伏利堡天主教大学 阎守和 9.56

关于新俄文学理论的接受与传播:瞿秋白与弗理契 胡明 赵新顺 10.40

周作人“五十自寿诗”事件重探 林分份 11.35

周作人与清末民初学术转型 王家平 段凌宇 11.46

瞿秋白对“同路人”的发现及其“鲁迅学”意义 赵歌东 12.40

永恒的精神纽带

 ——李何林和胡风关系中的鲁迅因子 姬学友 12.50





·域外鲁迅研究·

关于鲁迅在仙台上的解剖学史课 〔日〕坂井建雄 / 解泽春 译4.22

疏离:鲁迅与韩国新文学

 ——从鲁迅研究的东亚视角谈起 崔雄权 6.28

《哥伦比亚中国现代文学读本》中的鲁迅 顾钧 6.35

丸尾常喜的鲁迅研究 秦弓 8.39

关于鲁迅的仙台之行 〔日〕池泽实芳 / 景慧 译 11.23

《藤野先生》的“日暮里” 〔日〕葛谷登 / 景慧 译 11.33





·翻译研究·

鲁迅与几套翻译丛书 顾钧 2.90

深受鲁迅影响的一个文学翻译家 汪庆华 4.45

鲁迅小说英译版本综述 杨坚定 孙鸿仁 4.49

鲁迅译《造人术》刊载时间新探

 ——兼及新版《鲁迅全集》的相关讹误 宋声泉 5.44

《造人术》的校勘问题 马勤勤 5.48

从改写理论看鲁迅早期的“改作”及其成因 李文革 王瑞芳 6.60





·教学研究·

中学鲁迅作品选篇及编排问题之切磋 冯光廉 10.64

 附:鲁迅的大爱 马骥东 10.73

根于爱的文学 唐与迪 10.74

彩绘童年的大师 徐伊田 10.75





·青年论坛·

蓝公武与五四前后的《国民公报》副刊 田露 2.81

周作人的鲁迅叙述

 ——以《关于鲁迅》、《关于鲁迅之二》的版本差异为例 丁文 3.49

“多个鲁迅”与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 邱焕星 6.66

论鲁迅文学创作中的鬼文化意象 闫宁 6.73

周作人与北京大学日本文学学科之建立

 ——教育史与学术史的视角 王升远 7.58

论鲁迅杂文语言之“老辣” 迟蕊 7.68

重读《阿长与〈山海经〉》 赖建玲 郑家建 9.64

鲁迅与戏剧 孙淑芳 10.49

日本作家井上厦及日本医学专家眼中的鲁迅课堂笔记 张立波 10.57



·研究述评·

从预言文学到赎罪文学 周展安 3.34

中国鲁迅学有待填补的地域/时段空缺

 ——从《中国鲁迅学通史》谈起 张泉 3.40

一场没有结果的争鸣

 ——关于废名的《阿Q正传》研究 陈建军 4.35

走近“学习时代”的鲁迅

 ——《鲁迅与藤野先生》读记 周燕芬 4.41

论邵荃麟对鲁迅研究的贡献与特点 张梦阳 8.46

 附:鲁迅的《野草》 荃麟 8.53





·研究资料·

傅斯年与周氏兄弟 朱正 1.48

殷夫若干史事辨识及其他 王艾村 1.56

1932年北新南华侮辱回教案研究 王福湘 1.62

我们社、太阳社对待鲁迅的态度为何不同 杜运通 杜兴梅 1.69

人与文的成熟

 ——冰心四十年代佚文校读札记 解志熙 1.85

鲁迅交往中的右派分子(二) 朱正 2.54

关于《嘲王惕斋》 王勤谟 2.66

落日燕山吊子之

 ——我与舒芜先生的通信 王存诚 2.72

关于“上海艺术剧社”相关史实的辨析

 ——兼对《鲁迅年谱》中相关内容的补正 李致 孙胜存 4.73

鲁迅辑佚《俗说》辨疑 赵伟 4.77

《古小说钩沉》校勘二则 谢政伟 4.80

鲁迅与巴拿马世博会的因缘 吴海勇 4.82

鲁迅和他的三个美国朋友 朱正 5.52

简忆鲁迅为曹靖华父所撰碑文为何未及时刻立 曹伟 5.65

别样角度看鲁迅与青年:马珏的故事 杨衡善 7.73

左联时期的穆木天彭慧 穆立立 7.76

顾随与鲁迅 刘玉凯 7.80

投我以琼瑶

 ——略解我贺年片上的摘句 罗孚 8.85

胡风佚文钩沉 刘涛 8.87

孟婜日记 朱倩 9.66

君问归期未有期

 ——记孙伏园在四川十年(1940—1949) 孙惠连 9.82

许广平回忆录中曾经消失过的陈仪 于静 9.86

一部未能出版的木刻选集 叶淑穗 10.61

新版《鲁迅全集》注释中两位人物的卒年 徐重庆 11.56

南京小伙计夏传经与鲁迅一段真诚交往

 ——填补《鲁迅大辞典》缺少夏传经生平事迹的空白 纪维周 11.58

胡风编辑生涯的开篇之作——《木屑文丛》 韩喆 11.60

柯灵编下的鲁迅研究文献 张理明 12.62





·探讨与争鸣·

关于郭沫若的《蒐苗的检阅》 叶德浴 5.66

《乐人梦儿》不是译品

 ——与禹玲先生商讨 吴作桥 5.69

慢言“澄清”时尚早

 ——也谈“《乐人扬珂》抄袭公案” 晓晴 5.70

对“鲁迅文学奖”的若干思考 万安伦 12.70





·拾遗·补正·

再谈鲁迅书信里提到的“X” 王景山 1.73

废名致周作人第九封信的写作时间补正 孙玉蓉 1.75

《鲁迅日记》补注一则 陈万卿 2.103

《鲁迅大辞典》商榷 顾农 3.59

与鲁迅曾有交往的三位青年

 ——梁以俅、李世军、熊君瑄 杨万里 3.67

鲁迅《自由谈》稿费考证 颜琳 黎保荣 3.83

《鲁迅全集》注释订误三则 赵歌东 5.74

新版《鲁迅全集·华盖集》注释九问 亓凤珍 5.79

《鲁迅全集》两文的注释及其它 冯光廉 6.85

鲁迅是否就读过东京外国语学校

 ——由《豫报》杂志上两则广告引出的考证 孙拥军 6.87

周作人笔名“牧童”及佚文两篇 刘涛 6.90

《鲁迅大辞典》商榷续篇 顾农 7.84

鲁迅辑《祖台之志怪》校勘一则 蒋文 7.86

关于《鲁迅全集》几条成语的注释 陈福康 8.91

“徐丹甫”即梁实秋

 ——2005版《鲁迅全集》的一则注释问题 邱焕星 9.88

对《先君许寿裳年谱》中几条史实的考订 朱元曙 9.91

《鲁迅全集》书信部分阅读札记 汪成法 11.62

《鲁迅全集》补注二则 钱光胜 11.68

两段被忽略的文字

 ——重谈鲁迅研究的先声 宋声泉 11.70

2005年版《鲁迅全集》注释补正二则 张瑜 12.75



·鲁迅集外文·

仙台医专鲁迅《入学志愿书》 周楠本 1.95

鲁迅的“植物标本记录” 李进敏 2.116



·鲁迅著译出版研究·

鲁迅遗著的出版 止庵 2.104



·鲁迅著译校勘·

2005年《鲁迅全集》中的《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及“译者附记”校勘记 陆成 2.113



·鲁迅藏书研究·

鲁迅外文藏书提要(二则) 张明杰 9.95

 《唐土名胜图会》

《支那游记》

鲁迅外文藏书提要(二则) 李长波 10.83

 《歪曲历史》

《诗魂礼赞》

鲁迅外文藏书提要(二则) 陈力卫 11.91

 《游仙窟钞》

 《辞林》

鲁迅外文藏书提要(二则) 阎小妹 12.77

 《标注训译水浒传》

 《通俗忠义水浒传》





·石刻研究·

鲁迅《〈大云寺弥勒重阁碑〉校记》考 肖振鸣 6.77

拓片上的记忆

 ——鲁迅和周作人的兄弟情 夏晓静 6.79



·书评·

萧红与中国女性主义

 ——《漂泊者萧红》读后 李丹 2.98

“恶魔”与“民魂”

 ——读《高旭东讲鲁迅》 靳丛林 李明晖 6.93

当代鲁迅研究漫谈

 ——朱祟科《1927年广州场域中的鲁迅转换》序 王富仁 11.73

读《林辰文集》 顾农 11.82



·序跋·

《鲁迅的生命哲学》修订版后记 王乾坤 3.86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序 寿永明 裘士雄 3.90

研究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的重要性

 ——姜彩燕《鲁迅与儿童教育》序 王富仁 4.86

《张爱玲论》跋 袁良骏 4.90

《互为方法的启蒙与文学》序 孙郁 6.95

关于《大学国文》 孙郁 7.92

重印沈启无编《大学国文》序 黄开发 7.94



·美术评论·

鲁迅对木刻家力群作品的评论 凡人 3.96



·怀念·

对于丸山昇教授的追忆与略评 陈漱渝 1.77

追念诤友尹慧珉 姚锡佩 10.77

《阿Q正传》和《记念刘和珍君》就那么难理解吗? 尹慧珉 10.81





·学术随笔·

萧军为鲁迅博物馆注释书信的一段往事 叶淑穗 2.109

友谊——永远的财富

 ——臧恩钰《蹉跎年华》序 陈漱渝 2.112

梦里依稀慈母泪

 ——为“珂勒惠支和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巡回展”而作 黄乔生 3.53

难忘的北京新街口八道湾十一号 鲍耀明 5.83

关于朱安写给许广平的出版委托书 周楠本 5.85

周作人、谷崎润一郎与我 鲍耀明 9.93





·学术演讲·

80年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左联?

 ——在“左联成立80周年学术论坛会”上的发言 陈漱渝 4.92

《毛泽东箴言》与《鲁迅箴言》 黄乔生 5.90

纪念木刻赤子刘岘先生 为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艺术而奋斗

 ——在中国美术馆“刘岘作品捐赠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李允经 8.95

战士品格 文人情怀:鲁迅形象的两面

 ——在首都图书馆“人文精神与文化名人”讲座上讲 黄乔生 10.85

翻译之于文学博物馆的重要性

 ——以北京鲁迅博物馆为例 黄乔生 11.93

周氏兄弟女性观之比较 张铁荣 12.79

吴冠中的“鲁迅论” 黄乔生 12.97





·学术书简·

关于《伦敦被难记》中译本补充一条注文的信 史珍 1.68

学术书简 张华 3.92

来函照登 程振兴 5.38

来函照登 力群 7.52





·学术信息·

第二届“当代批评期刊建设与当代文学走向”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 1.55

珂勒惠支和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在北京开幕 夏晓静 3.93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访问日本佐喜真美术馆 陈南 3.95

鲁迅与“左联”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鲁迅研究会2010年理事会即将召开 4.85

《鲁迅的艺术世界》在浙江湖州展出 5.66

“鲁迅与‘左联’”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鲁迅研究会2010年理事会综述 7.88

杨先让版画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幕 8.22

《1946—1948:许寿裳在台湾》展览在福建泉州举行 10.34

“翻译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鲁迅博物馆举行 11.55

“东西贯中——吴冠中艺术回顾大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 11.81

“2010鲁迅论坛”在京举行 11.90

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铜像揭幕仪式在我馆举行 12.76





·书讯·

孔海珠著《霜重色愈浓·孔另境》出版 1.61

王得后著《鲁迅与孔子》出版 1.94

《鲁迅大辞典》出版 2.15

乔丽华著《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出版 2.111

《胡风主编期刊汇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6.72

《王士菁文集》(全四卷)出版 8.16

姜异新著《互为方法的启蒙与文学》出版 8.29

缪君奇编著《旧影寻踪:鲁迅在上海》出版 12.49

欢迎订阅《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合订本 12.112





·补白·

胡适为高中生推荐的白话文名著 史癖 2.53

新版《鲁迅全集》“致江绍原”信校勘 时征 5.47



·声明·

周海婴声明 1.27





·讣告·

江小蕙先生逝世 7.46

黄曼君先生逝世 12.96







·图片·

清国公使杨枢因官费留学生周树人入仙台医专就读事致学校校长函、

仙台医专复清公使函 1.封二

仙台医专《入学志愿书》(1904)、《学业履历书》 1.封三

白逸如 白鹭:《武财神 赵公明》(虎年藏书票) 1.封四

《鲁迅大辞典》书影 2.封二

鲁迅采集的植物标本记录稿 2.封三

竹内好著《鲁迅》书影(郭长海先生提供原版书影印) 2.封四

“凯绥·珂勒惠支和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巡回展”海报 3.封二

力群木刻作品二幅 3.封三

珂勒惠支《母亲与两个孩子》(青铜雕像,1932年至1936年作) 3.封四

许广平《鲁迅回忆录》(书影) 4.封二

《鲁迅箴言》(书影) 4.封三

潘岚《花卉》(彩墨) 4.封四

《弦音》(水印木刻,赵海鹏作) 5.封二

朱安写给许广平的出版委托书(许广平存底抄件) 5.封三

《瓜叶菊》(套色木刻,力群作) 5.封四

鲁迅大云寺碑校记手稿 6.封二

鲁迅藏墓志拓片 6.封三

《春夜》(套色木刻,力群作) 6.封四

《比亚兹莱画选》作品欣赏 7.封二

书鲁迅先生诗(李允经作) 7.封三

《沧桑》(水印木刻,赵海鹏作) 7.封四

《林辰文集》书影 8.封二

罗孚先生贺年片欣赏 8.封三

刘岘木刻作品欣赏:月季 8.封四

《孟婜日记》手稿 9.封二

鲁迅与《可爱的中国》(木刻,杨先让作) 9.封三

鲁迅像(木刻,莫测作) 9.封四

鲁迅存信笺 10.封二

《湖边三女》(浮世绘,广重作) 10.封三

《向天的歌》(水印木刻,赵海鹏作) 10.封四

鲁迅故乡(油画,吴冠中作) 11.封二

试研朱墨作春山(水墨设色,吴冠中作) 11.封三

鲁迅故居百草园(水墨设色,吴冠中作) 11.封四

江南春(水墨设色,吴冠中作) 12.封二

绍兴早春(钢笔素描写生,吴冠中作) 12.封三

绍兴小景(水墨设色,吴冠中作) 12.封四

《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1—12期总目 12.102-112


备注:文章题目——作者——期序·页码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