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先生回来》展在北大红楼开幕
发布日期:2015-04-18         浏览数: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部纪录片,一场华人圈巡回展。2015年4月18日上午十时半,《先生回来》在北大旧址、沙滩红楼开幕,展期至2015年6月7日。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等十位民国先生“走过”深圳、北京、南京、杭州、台北五地,今日又重回红楼初地,是谓范仲淹所语:“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此次展览共分为三大部分,主体将目光聚焦民国讲坛上的大家身影,展示十位先生的生平和著述,揭示中国教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梳理中国教育百年间的重大事件,观念嬗变,旨在溯源问脉,固本图新。另附民国杂志和民国课本两个分支,有时政社会,有文化生活;一边先生,一边学生。展品历经多年收集,友朋馈赠,林林总总,最吸引人的是为庆贺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寿辰的寿礼——中央研究院雅集大家,胡适、陈寅恪、李四光、董作宾、傅斯年等十多位先生合出论文集,此“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本一种”上册,为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一月出版,两年后的一月竟又出了下册。这本于抗战前含纳我大国精神和礼仪的毛边本,见证了不朽盛事。无独有偶,清华大学为庆贺校长梅贻琦先生六十寿辰也出了一份纪念号,陈寅恪、吴晗、王瑶、周一良等大家又是摇笔相贺,此为民国三十七年十月出版,抗战已胜,内战正酣,可叹先生们的浩浩国风未能吹去惶惶烟火。再看其它展品,台湾何创时文教基金会原本在台北先生回来展时,慷然提供了十位先生的手迹楹联等墨宝,此次红楼展虽然真品北上多有困难,但终以原作高仿装裱后送达展场,京城仍能一睹先生腕下风华。此外,民国各类报刊和各类课本也一同实物云集,当年先生多有俯身编纂中小学课本的经历,蔡元培、胡适、张伯苓、晏阳初、陶行知等皆是能够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大家,再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世界书局、崇文书局、广益书局、儿童书局、国立编译馆、东北书店等健在或已不在的出版社一起站台。上世纪前叶先生们和学童们摸过的泛黄纸页,跃然于红楼。春风悄翻书,疑似故人来。
  展览集先生影像实物、民国杂志、教科书三位一体,齐聚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是时间、空间和人间的契合。
  与单纯的图文实物展不同,《先生回来》还特辟三处纪录片和老课本动画片展映空间,这也是主办方和策展人与一般展览者的不同之处。因为率先制作的十集纪录片《先生》首映当日,外延的《先生回来》展览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首站开幕,辅以中信出版社的《先生》出版和新周刊的《先生》专刊上市,文图影像,物化精神,天南地北,春夏秋冬,回环往复,同兴波澜。多视角、多媒质、多城市凸现,上一站台北红馆的展览也引发轰动。先生们在烽火连天的战乱里守拙、在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里伫立,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而在《先生》纪录片广为播出,《先生回来》展落地红楼之际,深圳越众影视公司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携手台湾非也影视公司,于开幕仪式上,同时发布《先生II》十集纪录片开机。后续的十位先生,在历经海峡大波涛、人世大跌宕后,依然光耀世代:于右任、王云五、林语堂、梁实秋、傅斯年、钱穆、鲁迅、司徒雷登、丰子恺、张季鸾等,先生气场气息,高山仰止,流水不竭。开幕式上,著名古琴演奏家李祥霆先生相携国宝唐朝古琴“九霄环佩”现场出席,演奏两首古乐《流水》和《忆故人》,更有一首当场编写吟唱的《先生回来》,启动展厅大幕。
  此次《先生回来》展,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深圳市越众影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策展人为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长郭俊英和深圳纪录片制作人邓康延先生。活动期间亦有历史百人会、新历史合作社、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及凤凰网等相关机构倾情相助,于线上线下进行论坛及讲座互动。先生有知,冥冥相助。
  历经五地,累计数十万参观人数,《先生回来》终回到五四广场,回到北大红楼。这次相聚,聚着纪念感、仪式感和现实启迪性。气场此间大,相逢大先生,先生大不同。他们的背影,一个民族的正面。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