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1979 巨变前夜——意大利记者马达罗镜头中的中国》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
发布日期:2015-03-19 浏览数:
2015年是中意建交45周年。近日,由北京鲁迅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1976-1979 巨变前夜——意大利记者马达罗镜头中的中国》专题摄影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
阿德里亚诺•马达罗现任意大利卡拉雷兹博物馆馆长,今年73岁,怀揣从孩提时代的中国梦想,从青年时代至今,一直致力于中意两国的文化交流,有当代“马可•波罗”之誉。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前夕第一个被允许以私人身份来华采访的西方记者。近40年来共来华190次。自1976年到1980年代末,拍摄了关于中国的3万5千多张照片,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和社会发展巨变的宝贵见证。
本次展出的80幅照片,是他走访北京、洛阳、开封、西安、太原、上海、杭州、桂林、广州等地的摄影作品,绝大多数为首次展出。他以一个西方记者的独特视角,将镜头对准了中国普通大众,用“扫街”的拍摄方式,从城市到乡村,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生活图景,捕捉到了中国在特定年代所蕴含着的变革征兆和潜在的发展能量。
展览期间,主办方将举行“寻找四十年前的自己”、“4•11老马日——马达罗见面会”、《老马——一个孩提时的中国梦》图书首发式等一系列与观众的深度交流活动。
本次展览由意中时代(北京)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正视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协办。
展览日期:3月20日—4月18日
展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宫门口二条十九号
联系电话:010-66164080
乘车线路:地铁2号线阜成门站B出口 电 车:102、103、101 公交车:13、 19、21、42、44、46、56、121、335、336、387、409、 603、604、650、702、709、716、812、814、816、823、846、850、855、运通(102、106)
北京
午后阳光下的天坛。在有着独特圆锥形屋顶的祈年殿周围,游客挤得水泄不通。祈年殿也是北京城的象征。游园活动从上午开始,有京剧、芭蕾舞、杂技和体操。到处插满了红旗,还有模式化的赞美诗句和传统音乐。这是第一个没有毛主席的五一劳动节,但是红色横幅上的标语表明将遵照华国锋主席的领导继续前进。革命精神长存,我强烈地感觉到具有英雄时代的味道,但是,历史把它无情地存档了。
北京
前门东大街( 前门到崇文门之间),旁边是旧前门火车站。1977年春天的一个清晨,从人流和自行车数量上看已经是一个早高峰期,四个女学生,佩戴“红卫兵”红袖章在前往学校的路上。那时真正意义上的红卫兵(1966-1971)已经不存在,但作为学校的青年组织开展活动仍然很活跃,路的右侧树后面的巨大工地正在修建毛主席纪念堂,计划下一年完工。
北京
这是在毛泽东去世的那年出生的小孩子,那时还没有独生子政策,主张一个家庭生孩子最好不超过两个。那时,大多数青年结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今天是1977 年5.1劳动节放假,妈妈穿上新衣服,奶奶在织毛衣,屋里的爷爷在穿衣,约了几个同伴去天坛游园。小孩车是买的旧货,“胖孩子”在当时是让旁人羡慕的,表明营养丰富,特别是谁家有个胖男孩,更让人刮目相看,光宗耀祖。
北京
西单北大街,学生们在等候校车,这是一条位于紫禁城西侧的大型商业街。这些聚集在人行道上的中、小学生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表明他们对颜色都具有强烈的幻想。比较有趣的是,成人的服装不超过四种颜色,而不满15岁的孩子们的服装却是五颜六色。看来他们的父母对孩子的服装有更多的选择。总的来说,那时毛料和棉布是要配额定量供应的。
北京
北京最让我吃惊的是,从我来到这个城市起,穿过无数的大街小巷,看到北京是如此的干净整洁,这张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据。20世纪70年代欧洲对中国的报道充满了敌意和偏见,特别提到卫生如何差,街道如何脏乱,可眼前的事实的确让外国人吃惊。北京居民房屋的入口处根据主人的身份通常摆放一对石鼓,或一对石狮。远处3个男孩在抛球,近处4个女孩子在跳绳,两个骑车的成人边骑边聊,胡同生活在蝉声嘈杂的大槐树下悄悄流过,这是一幅多么让人陶醉的景象。
北京
前门是北京内城的南门,也是进北京的正门。它的前面,是它的孪生兄弟“正阳门箭楼”,用圆形的瓮城墙把两座城楼联起来,后来改造又拆除了瓮城只剩城楼。在20世纪70年代这两个城门之间的空地成为了公共汽车停车场,市民从天安门穿过这里便可到达繁华的前门商业区,往南就是天桥,天桥再往南就到永定门。前门是目前北京城保留下来的最好的一座城门。
北京
西单一家国营自行车商店。商店一般每天营业十个小时,从上午9点到晚上7点,销售新的车型。在1979 年,商店的橱窗很大,空旷,但没有任何装饰,只摆放几辆上海产的新品牌自行车。商店门脸没有任何商业广告,店前的大街上也没有任何政治标语。门前站着许多人,有营业员也有顾客,他们围着一辆半新的摩托车在交谈议论。一位顾客背着手,朝我投来一个神秘的微笑,这个微笑深深印在我脑海里。在这张照片里,他扮演的角色远比橱窗里的自行车重要。
北京
这是1979年4月25日从北京民族饭店我的房间拍摄的,民族饭店位于西城区西单大街附近。像是在一片方盒似的灰色海洋(这是普通的四合院,庭院都是四方的,今天已经完全消失)中耸立的绿色的柳树。远处的地平线被一排排(新时期)现代化高楼遮挡,人们称这些建筑为“华国锋墙”,华是毛的接班人。这些高楼形成,就像北京城南部和农村之间的边界线,它们像一排排羞答答的广告牌,似乎预告人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场建设热潮的出现将彻底改变城市的面貌。在复兴门内大街,长安街的延长线上,仍然还没有汽车,北京的天空是蓝色的、透明的。污染这个词语还没出现。
旅途中
开往内蒙古呼和浩特最普通的车厢。一个老外突然在车厢里穿行,引起旅客们的好奇,车厢内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爸爸还有一位也许是他叔叔的人正在专心地嗑瓜子,在车厢的中部,一个铁路工作人员正在用暖壶给大家倒开水,这是一项免费的服务。很少有人喝茶,这会被认为是一种奢侈的生活,人们通常都喝白开水,这是一个帮助肠胃消化的好习惯。各个火车站都有供应热开水的龙头,在飞机场和一些大型公共场所都经常见到。
大同
大同机车厂幼儿园小朋友们的欢迎队伍。孩子们扯着嗓子高喊着欢迎口号,他们是中国这个最大的蒸汽机车厂职工的孩子, 如今这个庞然大物已经过时, 但是在当时中国非常重视它的载运量和速度。这是一种“ 中国模式” ,在当时被称之为第三世界的大多数国家仿效:工厂就像一个自主生产的城堡,里面包含工人的住房、幼儿园、小学、诊所、食品店和日用百货商店,还有电影院、运动和休闲场所。20世纪70年代的大同机车厂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典型。
太原
晋祠入口处。晋祠是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拥有许多珍贵的宋代雕像。过节人们当然要买点心和香烟。一个少先队员,手上拿着钱,看着一包饼干,两个年轻人正在议论香烟的牌子;左侧的几个人正在谈论刚买的商品,引起了售货车前年轻售货员的注意,眼前的商贩手把着他的“钱箱”,那是一个黑色的手提包。远处一个军人在望着我,画面最前面出现了一只拿着塑料油桶的手,持桶人要去我身后的一个摊位炸油饼。
洛阳
洛阳附近的农村到了小麦收割的季节。黛山远逝在地平线上,金色的麦田在夏日的微风下轻舞着。我很幸运地捕捉到这转瞬即逝的一刻:村民们收割小麦的时候,拾麦人拿着装麦穗的筐跟在旁边。收割好的小麦被运到沥青马路上,均匀地铺在路面上,这样,各种车辆可以来来回回地从上面碾压,直到麦粒从麦壳里面分离出来。当所有的麦壳都被碾干净之后(需要很多天),村民们在马路上顺风扬麦,等风把碎麦壳吹走只剩下麦粒,再把麦粒收到袋子里,最后清理麦子的工作是用大筛子完成的。
开封
小吃摊位正对着湖,在龙亭公园前的广场上。那儿是一千年前宋朝皇宫矗立的地方,而开封就是那时宋朝的都城,史称汴京。老奶奶正从罐子里取调味酱准备给凉粉调味,凉粉是这里的传统小吃,有点黏糊糊的,如果不是加了辣辣的调味酱,味道会不那么浓。顾客们分散着坐在围在摊子边上的小桌前,她正在摊子上根据顾客的需要给小吃调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私营经济才开始慢慢发展起来,而这些在旅游景点附近出现的、受到游客和当地居民追捧的移动小吃摊位则是私营经济的先锋。
西安
农民们“袭击”了一个来临潼参观秦始皇兵马俑的旅游团队。秦始皇兵马俑于1979年向公众开放,俑坑是一个整体框架结构,挖掘工作日复一日的进行着。在秦始皇兵马俑被发现的消息被公布之后,大量的国内游客涌入当地。而周围的农民也围绕着兵马俑做起了生意,开始贩卖用渭河周围的黏土制作的兵马陶俑复制品。下雨的时候,他们还会以50元人民币的要价出售传统的油纸雨伞,虽然最后他们只能以10元甚至更少的价格卖出,但是依旧乐此不疲。感谢秦始皇想继续在阴间统治世界,使得我们在23个世纪以后的今天,还能一睹当年大秦帝国的风采。
桂林
广西省桂林郊区阳朔令人惊叹的景观。这是从阳朔回桂林途中拍摄的。中国南部富饶的乡村,有着连绵起伏难以置信的山脉,富饶的稻田。漓江,这是出自大自然艺术家的手笔。轮船从桂林出航,从清澈的激流中的卵石上飘过。从阳朔沿着风景优美的航道返回桂林的途中,可以看到一些稻草土坯房的村庄,就像这张照片所描绘的,我幸运地结束了这充满惊喜的一天。
扬州
在扬州搬家。让一下!女儿结婚用的床垫子过一下。如果仔细观察,在老城的街道上什么都能看到,你只要躲在在街道一旁,调好焦距拍摄就行了。扬州这个“世界”里的人和上百种职业会自然而然地被我碰到,你要做的只是选择主题,一天下来你的工作也就完成了。而且真的是什么都有。如果我再选择任何一条街边小巷,那我将置身于错综复杂的院落,和人们各自的生活之中,我走的每一步都有惊喜,我谨慎地(也许有,也许没有)置身于这些日常生活当中细细地观察着。
上海外滩
这是从位于外滩边和平饭店的窗户望出去的景象。1979年春,黄浦江对面是浦东。关于今天的变化,我不想多说,应该放上一张今天上海的照片作为对比,在那时根本不敢想象上海未来的样子。今天,摩天楼耸立的浦东是上海的象征。西方人喜欢上海,因为他们觉得上海是有全球化风格的大都市,是有国际范的现代化都市,是践行先锋理念和有时尚感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会在未来发生的一切。
杭州
自家门口人行道上的温馨一幕。爷爷和他的孙子们专注地看着小人书, 小人书的内容是历史题材“ 三国演义” 。竹椅是中国华东地区的特产, 特别是在杭州, 竹子有韧性,被广泛使用。这张照片里所有的即时元素,构成了一幅典型的上世纪70年代末的杭州温馨家庭的场景,老人留着长长的白胡子,像知识分子一样温文尔雅,脸上挂着微笑。
绍兴
傍晚从远处的田间收工回来,牵着沾满泥浆的水牛,小心挑着的篮子里有几只放养的鹅。绍兴郊区是以种植大豆和水稻为主的鱼米之乡, 农村到处郁郁葱葱。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农村还笼罩在集体英雄主义的气氛中,农民意识到要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做贡献, 这个革命的领导者就是被称为“ 文化农民” 的毛泽东, 他的实践哲学理论是“ 以农村包围城市” ,这与发生在俄罗斯的革命正好完全相反。
广州
1976年5月1日,一个位于广东省省会广州市中心大街的一个拥挤的公共汽车站。广东是南方一个人口密集的省,紧靠原英国殖民地香港,香港在1997年回归到中国。那个时代广州是全国最开放的城市,向西方半敞着大门。对于外国人来说,广州将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城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向外国开放,著名的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东进出口交易会吸引了全世界的商务人士。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