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聚合的效应——北京八家名人故居牵手走过13年
发布日期:2013-07-17         浏览数:

钱振文 赵笑洁

  从2000年开始,北京的几家名人故居联合起来,一起策划展览并把展览送到老少边贫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身边,风风雨雨13年,被业内称为博物馆界的“乌兰牧骑”。几年来,这个联合体逐渐稳定并成为首都博物馆联盟的样板。
 
  北京博物馆界有个名人故居联盟——宋庆龄故居、李大钊故居、鲁迅故居、郭沫若故居、茅盾故居、老舍故居、徐悲鸿故居、梅兰芳故居。他们的联盟不是松散的集合而是聚合,不是仅仅形态改变,而是有了质的变化,就像乙烯分子聚合成聚乙烯塑料。八家名人故居的聚合,让人们一次次把当代中国精神和它的近代起点联系起来,把21世纪和20世纪联系起来。
 
             从“联合”到“联盟”
 
  2011年底,北京出台了建设首都文化圈五大联盟的倡议,其中之一就是建设首都博物馆联盟,把北京市区的一百多家博物馆整合在一个平台上,统一宣传,统一策划。媒体首先注意到了早就存在的“八家名人故居联合体”。当年年底,八家故居联盟工作总结会上,记者的电话不时打来,询问成立博物馆联盟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
 
  其实,直到这个时候,“联合体”的人们才开始自称“八家名人故居联盟”。在此之前,联合体并没有一个规范的说法,大家只是“一起”活动而已,数量从5家到7家再到现在的8家;成员单位也并非始终如一,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曾经参加,后来因为与“名人故居”的性质相差较大退出。因此,八家故居单位的联合并不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
 
  实际上,八家单位的行政级别、隶属关系等都不尽相同,之所以一起活动,是因为大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大多数单位面积小,人员少,来馆参观的客流量小。怎样发挥名人故居的社会政治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大家一致认为要“走出去”。然而困难很明显:有的单位总共只有几个甚至只有一个职工,要“走出去”实在是有心无力。如果几家单位联合起来一起活动,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就能够整合出一个比较像样的团队和展览。
 
  八家联盟的最终诞生与世纪转换有着密切关系。在新千年到来之际,人们对即将过去的20世纪有着复杂的感情。孙中山曾经用“百年锐于千载”概括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其实用它来概括辛亥革命以来的100年可能更为恰当,因为20世纪世界变化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都远远超过了19世纪的100年,对于经历了剧烈社会变革的中国来说尤其如此。郭沫若、鲁迅、宋庆龄、茅盾、梅兰芳,都曾经是活跃在20世纪的文化名人,见证了20世纪发生在中国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迁;对这几家名人博物馆、纪念馆收藏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行有机整合,可以很好地反映20世纪中国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风云变幻。于是,2000年,他们一起组织了“世纪名人万里行”系列文化活动。在宋庆龄故居举行的出发仪式上,名人之后梅葆玖说:“今天我为名人送行,日后还要接风。”但谁也没有想到,13年前的一次偶然的联合一直持续到了今天,现在,八家名人故居的巡展路线早已超过万里,且有越走越远之势。一直到2005年,几家名人故居都是以“20世纪”为主题进行展览策划。
 
               联盟的意义
 
   八家名人故居有着内在的关联而不是机械的凑合。其中的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正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所称的“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中的四家;其他四个中,李大钊和宋庆龄是著名政治领袖,也与现代史上的许多文化运动密切相关,;徐悲鸿和梅兰芳分别是美术和戏剧界的代表性人物。在联盟形成的过程中,也有其他一些北京的名人故居如曹雪芹故居、郭守敬故居等希望能够加入,就因为与20世纪的概念没有关联而无法实现。
 
  正是由于这种内在的关联性,八家名人故居很容易找到共同的关注点;同时,由于八位名人所生活的20世纪与当代中国的连续性,八家单位关注的主题往往是当前政治的热点和社会的焦点。今年,联盟敏锐地抓住了全社会的关注热点“中国梦”,推出了系列展览“20世纪八位文化名人的中国梦”,很好地诠释了近代以来优秀中国知识分子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的持续努力。其实,把八家博物馆、纪念馆的馆藏资源与当代中国联系起来、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政治价值是联盟的一贯传统。如2008年是北京奥运年,联盟策划组织了“文化名人与世界文化”、“文化名人与北京”展览;2009年是建国60周年,联盟又策划了“文化名人与新中国”展览;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组织了“文化名人与中国共产党”;2012年北京市推出了“北京精神”,则组织了“文化名人与北京精神”、“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文化名人的爱国情怀”。这些文化活动绝非是为迎合时政而寻找卖点,也不仅仅是对文化遗产进行简单的开发利用,而是对馆藏资源非物质的一面进行保护的有效方法。
 
            博物馆界的“乌兰牧骑”
 
   在吸引游客进馆参观的同时,联盟把更大的精力放在了外出巡展。他们特别关注老少边贫地区和特殊弱势群体,多次走进少数民族地区、少管所、女子劳教所、打工子弟学校等“文化贫困”的区域。如2005年4月12日,在河北定州市廉台小学举办“世纪名人万里行”活动,向廉台小学赠送了文体用品1884件、书籍1736本、家具19件;2009年8月,联盟的人们乘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师范学院举办展览。由于巡展的地方往往是在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不可能在当地制作展板,八家故居的人们就制作了携带方便、容易装卸的展架,直接送到举办展览的地方。很多时候,几十块展板就靠一干人马肩扛手提,四处搬运,充分体现了八家联盟人多力量大的优势。这种景象和作风被同行们形象地称为“博物馆界的乌兰牧骑”。
 
  八家故居联盟13年的联合行动很好地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集中展示了首都北京丰富多彩的名人文化资源,推动了社会各界对北京名人故居的保护。与此同时,八家故居“联合行动,轮流坐庄”的组织形式也锻炼了各单位的人员素质,培养了不同单位之间的合作意识。但实际上,正是因为八家博物馆、纪念馆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系统,人员之间没有权力之争,没有资源内耗,反而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新型合作模式,开启了北京市博物馆界跨越行政藩篱进行合作的先河。因此,在2011年北京市酝酿建立五大文化联盟的时候,八家名人故居联盟作为成功的模板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世纪名人万里行》进校园,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