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23日专电(记者孙丽萍)曾17次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瑞典著名作家谢尔·埃斯普马克23日在上海独家“解密”尘封半个多世纪的文坛秘史,即鲁迅、老舍、沈从文等中国文学大师为何无缘诺贝尔文学奖。
长期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谢尔23日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表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过程有保密规定,但也有一定的解密空间。
82岁的谢尔·埃斯普马克是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五人评选委员会成员。他说,莫言作为首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令人欣喜。但事实上,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成就早已受到世界关注,中国也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作家。
谢尔·埃斯普马克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机制还处于比较不完善的状态,几乎没有亚洲作家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直到1938年,以中文为母语之一写作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凭借《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一时期,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会开始将目光投向亚洲作家,其中也包括中国作家。”
谢尔·埃斯普马克说,中国文豪鲁迅最先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所关注。然而,当委员会辗转通过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以及中国语言学家刘半农,以“非官方的途径”去询问鲁迅先生是否愿意被提名为候选人时,鲁迅以“配不上诺贝尔奖”为理由婉拒荣誉。
在鲁迅先生致台静农的一封信中,他曾这样表示:“我觉得中国现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
“此后,在1968年,中国作家老舍也有可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
谢尔·埃斯普马克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诺贝尔奖评委会正在考虑颁奖给一些亚洲作家,但激烈的讨论却持续了六、七年,在此期间一些作家陆续辞世,其中就包括1966年去世的老舍。最终,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在中国作家中,曾经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是沈从文。沈从文于1988年5月在北京辞世,距离当年诺贝尔奖评选揭晓仅剩几个月。
“诺贝尔文学奖只能颁给依然在世的当代作家。事实上,沈从文已经非常接近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他表示,以湘西凤凰为文学故乡、作品充满浓郁中国情怀的沈从文深受评委会成员喜爱。“沈从文不仅获得提名,而且已经通过初评,出现在仅有5位作家名字的‘短名单’上。有足够多的信息和证据表明,中国作家沈从文是当年最受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成员喜爱的候选人。”
谢尔·埃斯普马克认为,从唐诗宋词到《西游记》《红楼梦》,中国文学一直有着自己的伟大传统,为世界文学贡献了不起的成就。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涌现了不少世界级的优秀作家,而莫言最终获得来自西方的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无疑具有新的意义。
在他看来,莫言的小说吸收了中国古老的民间叙事传统,又融入了西方的现代性,从而成功地走向了世界。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许能让中国作家更多地向自己的传统文化致敬,并且回归到中国文化本身去挖掘属于自己的文学叙述方式。”谢尔·埃斯普马克说。
转载自《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