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文学•记忆•博物馆——中国文学博物馆巡礼”展开幕式致辞
发布日期:2011-05-19         浏览数:

                                                                                             黄乔生

各位同仁,朋友们:

 

       今天,为迎接国际博物馆日,我们聚会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举办“文学·记忆·博物馆——中国文学博物馆巡礼”展览和“中国的文学博物馆——现状和前景”学术研讨会。这是一件值得铭记的、具有开创意义的事。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专业委员会去年才刚刚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开展的活动不少。去年年底,我们还集体参加了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开始融入国际文学博物馆协会的大家庭。今天的活动不但是文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组织的最大规模的聚会,而且还用展览的方式做一个集体亮相。我们一面快乐地回忆着,一面勤奋地工作着,一面也殷切地期待着更多文学博物馆、纪念馆参加到我们的大家庭来。

       文学专业委员会把展览和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地点放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在专业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在三十多个文学博物馆、纪念馆同仁的大力支持下,活动得以顺利地举办。在此,我谨代表北京鲁迅博物馆全体同仁,感谢各位同行的关注、参与和支持。

       201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现代博物馆的概念来自西方,与古希腊传说中记忆女神的女儿文艺、历史、音乐等女神缪斯有关。文学艺术与记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西方有长篇巨制的小说《追忆逝水年华》,中国有“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怅惘,有“朝花夕拾”的缤纷色彩,有“故事新编”的冷峻思考。鲁迅的名著《呐喊》就来自不能忘却的回忆:“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己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鲁迅同时代作家林语堂在其名著《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作家往往用记忆提炼经验,干预现实,追忆往昔,想象未来,创作出感动人,启发人,教育人的作品。

       文学博物馆用具体可感的物件来凝固记忆。为文学名家和不朽名篇设立的博物馆、纪念馆,是公众品味经典,瞻仰大师风采的精神殿堂。观众来到文学博物馆,与各时代的文学巨匠进行心灵对话,更加深入体认民族历史,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我们的民族不是健忘的民族,我们的记忆丰富多彩。我们的文学史可以作证,我们众多文学博物馆、纪念馆可以作证。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得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是鲁迅的心得,也是他一生的坚守。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人们对文学的需求和热爱会常常在记忆中涌动。我期待着,文学博物馆、纪念馆同仁以更积极更勇敢的姿态肩负起光荣的使命,加强合作,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开展各种业务活动,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做出更多的业绩。

       再次感谢大家光临!

 

                                                                                          2011年5月18日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