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手迹珍品展”在鲁迅故里绍兴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08-05-07 浏览数:
夏晓静
2008年4月8日,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兰亭书法节举办之际,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和绍兴鲁迅纪念馆联手在鲁迅故里——绍兴古镇举办“鲁迅手迹珍品展”。全国政协委员周海婴,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中国书协副主席、省书协主席朱关田,北京鲁迅博物馆党委副书记赵国顺,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王锡荣,市领导陈长兴、车晓端、谢卫星、陈伯怀,市老领导、市书协主席袁长寿出席开展仪式。开展仪式由中共绍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长兴主持并致词,周海婴、赵国顺等先后作了贺词。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早已是人人皆知,而他书家的一面却鲜为人知,并被这些冠名所掩盖。鲁迅是不是书法家,已成为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为此,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鲁迅研究会于2007年10月31日在“华夏笔都”江西省进贤县举行了“鲁迅与书法”学术研讨会。来自各方的研究专家、书法家、学者分别对鲁迅书法艺术的特色、鲁迅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鲁迅书法艺术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认为,观赏鲁迅先生手迹,能使人窥见其写作的心境及过程。他的秀美的笔触,灵动而不失古韵的神姿,给人巨大的享受。写作的过程,不仅是精神表达的过程,也是美的呈现的过程;绍兴鲁迅纪念馆馆长钱小良指出,中国文化的致中和境界,在鲁迅书法中有明显的体现。审视鲁迅书法,在高度理性的平和中,无一丝一毫火气。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助理在会议总结中说“鲁迅与书法”这题目很好,有继续探讨的可能性和广阔的空间。会后,三馆的领导和专家又分别对鲁迅书法进行了探讨,并由此引出了“鲁迅手迹珍品展”的设想。
兰亭书法节前夕,绍兴鲁迅纪念馆提议,三馆联合举办鲁迅书法展,让公众近距离接触鲁迅作品,欣赏鲁迅书法艺术,和鲁迅进行交流,提升中国兰亭书法节的档次。这一提议得到了北京、上海诸方面的大力支持,使45件鲁迅的珍贵手迹第一次回到了故乡。为了确证这一展览的质量,对鲁迅书法颇有研究的绍兴鲁迅纪念馆馆长钱小良、副馆长徐东坡亲自到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挑选展品。并确定展品的数量为55件,这其中的寓意是鲁迅活了55岁。为了使这一展览举办成功,他们还制定了一整套周密的三馆鲁迅手迹珍品展方案,即从内容到形式、从宣传到相关活动、从展品的运送到展览期间的安全,确保了展览的万无一失和社会影响力。
为了打造出一个高规格、高品格、高档次的展览,他们特聘请了绍兴市书协副主席陈建明先生进行设计、布展。主色调为灰色,兼有黑、白、红(暗红),与鲁迅的书法融合在一起,体现了鲁迅的个性。在“鲁迅手迹珍品展”开展前,已经被媒体称作“一次令人期待的(鲁迅墨宝)回故乡”活动,第二十四届中国兰亭书法节组委会还特意单独为本次展览安排了一个开幕式。
此次展出的鲁迅手迹珍品55件,北京鲁迅博物馆35件、上海鲁迅纪念馆10件、绍兴鲁迅纪念馆1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0件。展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鲁迅书赠中外友人的条幅《自题小像》、《自嘲》、《赠瞿秋白录何瓦琴句》、《答客诮》、《赠小原荣次郎诗》等作品;有《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自传》、《我的失恋》、《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等文稿;有致胡适、许寿裳、钱玄同、母亲、许广平等书信;有1897年的手抄本《二树山人写梅歌》和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时抄录的讲义《水学入门》、《直隶现存汉魏六朝石刻录》,有为友人韦素园、镰田诚一撰文、书写的墓记。丛书体上看,有篆书、楷书、行书等。《录夏穗卿诗》、《赠章茅尘孙斐君录司马相如<大人赋>》、《赠许寿裳录唐李贺诗<开愁歌>》、《赠长尾景和录钱起<归雁>》等近十件作品均未发表和展出过。本次书展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价值之高贵,是历次名人书法作品展中极少有的。
鲁迅真迹以书法的形式展出迄今还是第一次;而由京沪绍三地鲁迅博物馆、纪念馆联手把鲁迅手迹精品汇集在一起进行展出也是第一次。鲁迅珍品荟萃故里更是有其深远的意义。兰亭是中国书法的圣地,兰亭是鲁迅书法的摇篮,鲁迅与书法圣地兰亭结下了不解之缘。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读书时,曾邀日籍教员中桐鹤太郎等到兰亭游览;在绍兴任教期间,也曾到兰亭拓过碑,采集过标本。在近一个世纪后,在暮春三月,蕙风和畅,中外书家雅集兰亭之时,鲁迅的珍贵手迹也回到了故里。这无不为兰亭书法节大添光彩。同时,对当下的书法是一次很大的冲击。我国现代著名的版画家,耄耋之年的赵延年先生,知道这个展览后,特意从杭州赶来,看后他无比赞叹地说了一个字“纯”。一字重千金,它高度概括了鲁迅的人格魅力和书法艺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博物馆副馆长赵雁君认为,鲁迅的书法对中国传统文人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历史上,书法并不是特别的艺术,“五四”以后,才把它作为书法艺术推出的。而鲁迅所处的时代,用毛笔书写书法还是一门“必修课”,是传统的写作工具,而鲁迅在长期的写作中所练就的书法功力,正是他博大胸怀的一大体现,书品、人品和书法联系在一起,使鲁迅更具有独特的魅力。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徐东坡说:“鲁迅书法的展出,其实也是给目前社会上某些人对待书法的功利性太重、炒作味太浓的风气的一种警示教育”
“鲁迅手迹珍品展”已于4月20日圆满结束,北京鲁迅博物馆的35件珍品、上海鲁迅纪念馆的10件藏品分别于23日、24日安全抵京、抵沪。展品在绍兴展览期间,除了给大众带来了艺术享受外,还引发了大众、媒体、行家的诸多关心,如藏品的来源、藏品背后的故事、藏品的价值等。鲁迅文物能完好的保存至今,首先要感谢的是许广平先生,为了这些文物,她历经坎坷、想尽了一切办法。1950年2月25日,许广平先生和他的儿子周海婴将鲁迅生前的文物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周先生看到这个展览后非常“惊喜”,他说:“作为家属,我们从来没有如此集中地看到这么多的父亲的墨迹手稿,特别是一些父亲手迹的珍品之作。”在这次参展作品中,鲁迅赠给冈本繁的《自题小像》的波折经历,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它是由冈本繁的后代在拆除他曾居住过的旧石屋时,发现了藏在砖墙中的鲁迅手迹,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一件珍品,就这样由冈本繁的侄女南里寿子于1988年赠送给北京鲁迅博物馆。有些书法家说,一流的作品展,必须通过出版专集的形式留下来。此次鲁迅手迹珍品展规格之高、作品之多都是极为罕见的。绍兴有理由有必要出版专集,将鲁迅手迹长久地留下来。
2008年4月8日,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兰亭书法节举办之际,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和绍兴鲁迅纪念馆联手在鲁迅故里——绍兴古镇举办“鲁迅手迹珍品展”。全国政协委员周海婴,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中国书协副主席、省书协主席朱关田,北京鲁迅博物馆党委副书记赵国顺,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王锡荣,市领导陈长兴、车晓端、谢卫星、陈伯怀,市老领导、市书协主席袁长寿出席开展仪式。开展仪式由中共绍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长兴主持并致词,周海婴、赵国顺等先后作了贺词。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早已是人人皆知,而他书家的一面却鲜为人知,并被这些冠名所掩盖。鲁迅是不是书法家,已成为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为此,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鲁迅研究会于2007年10月31日在“华夏笔都”江西省进贤县举行了“鲁迅与书法”学术研讨会。来自各方的研究专家、书法家、学者分别对鲁迅书法艺术的特色、鲁迅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鲁迅书法艺术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认为,观赏鲁迅先生手迹,能使人窥见其写作的心境及过程。他的秀美的笔触,灵动而不失古韵的神姿,给人巨大的享受。写作的过程,不仅是精神表达的过程,也是美的呈现的过程;绍兴鲁迅纪念馆馆长钱小良指出,中国文化的致中和境界,在鲁迅书法中有明显的体现。审视鲁迅书法,在高度理性的平和中,无一丝一毫火气。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助理在会议总结中说“鲁迅与书法”这题目很好,有继续探讨的可能性和广阔的空间。会后,三馆的领导和专家又分别对鲁迅书法进行了探讨,并由此引出了“鲁迅手迹珍品展”的设想。
兰亭书法节前夕,绍兴鲁迅纪念馆提议,三馆联合举办鲁迅书法展,让公众近距离接触鲁迅作品,欣赏鲁迅书法艺术,和鲁迅进行交流,提升中国兰亭书法节的档次。这一提议得到了北京、上海诸方面的大力支持,使45件鲁迅的珍贵手迹第一次回到了故乡。为了确证这一展览的质量,对鲁迅书法颇有研究的绍兴鲁迅纪念馆馆长钱小良、副馆长徐东坡亲自到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挑选展品。并确定展品的数量为55件,这其中的寓意是鲁迅活了55岁。为了使这一展览举办成功,他们还制定了一整套周密的三馆鲁迅手迹珍品展方案,即从内容到形式、从宣传到相关活动、从展品的运送到展览期间的安全,确保了展览的万无一失和社会影响力。
为了打造出一个高规格、高品格、高档次的展览,他们特聘请了绍兴市书协副主席陈建明先生进行设计、布展。主色调为灰色,兼有黑、白、红(暗红),与鲁迅的书法融合在一起,体现了鲁迅的个性。在“鲁迅手迹珍品展”开展前,已经被媒体称作“一次令人期待的(鲁迅墨宝)回故乡”活动,第二十四届中国兰亭书法节组委会还特意单独为本次展览安排了一个开幕式。
此次展出的鲁迅手迹珍品55件,北京鲁迅博物馆35件、上海鲁迅纪念馆10件、绍兴鲁迅纪念馆1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0件。展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鲁迅书赠中外友人的条幅《自题小像》、《自嘲》、《赠瞿秋白录何瓦琴句》、《答客诮》、《赠小原荣次郎诗》等作品;有《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自传》、《我的失恋》、《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等文稿;有致胡适、许寿裳、钱玄同、母亲、许广平等书信;有1897年的手抄本《二树山人写梅歌》和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时抄录的讲义《水学入门》、《直隶现存汉魏六朝石刻录》,有为友人韦素园、镰田诚一撰文、书写的墓记。丛书体上看,有篆书、楷书、行书等。《录夏穗卿诗》、《赠章茅尘孙斐君录司马相如<大人赋>》、《赠许寿裳录唐李贺诗<开愁歌>》、《赠长尾景和录钱起<归雁>》等近十件作品均未发表和展出过。本次书展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价值之高贵,是历次名人书法作品展中极少有的。
鲁迅真迹以书法的形式展出迄今还是第一次;而由京沪绍三地鲁迅博物馆、纪念馆联手把鲁迅手迹精品汇集在一起进行展出也是第一次。鲁迅珍品荟萃故里更是有其深远的意义。兰亭是中国书法的圣地,兰亭是鲁迅书法的摇篮,鲁迅与书法圣地兰亭结下了不解之缘。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读书时,曾邀日籍教员中桐鹤太郎等到兰亭游览;在绍兴任教期间,也曾到兰亭拓过碑,采集过标本。在近一个世纪后,在暮春三月,蕙风和畅,中外书家雅集兰亭之时,鲁迅的珍贵手迹也回到了故里。这无不为兰亭书法节大添光彩。同时,对当下的书法是一次很大的冲击。我国现代著名的版画家,耄耋之年的赵延年先生,知道这个展览后,特意从杭州赶来,看后他无比赞叹地说了一个字“纯”。一字重千金,它高度概括了鲁迅的人格魅力和书法艺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博物馆副馆长赵雁君认为,鲁迅的书法对中国传统文人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历史上,书法并不是特别的艺术,“五四”以后,才把它作为书法艺术推出的。而鲁迅所处的时代,用毛笔书写书法还是一门“必修课”,是传统的写作工具,而鲁迅在长期的写作中所练就的书法功力,正是他博大胸怀的一大体现,书品、人品和书法联系在一起,使鲁迅更具有独特的魅力。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徐东坡说:“鲁迅书法的展出,其实也是给目前社会上某些人对待书法的功利性太重、炒作味太浓的风气的一种警示教育”
“鲁迅手迹珍品展”已于4月20日圆满结束,北京鲁迅博物馆的35件珍品、上海鲁迅纪念馆的10件藏品分别于23日、24日安全抵京、抵沪。展品在绍兴展览期间,除了给大众带来了艺术享受外,还引发了大众、媒体、行家的诸多关心,如藏品的来源、藏品背后的故事、藏品的价值等。鲁迅文物能完好的保存至今,首先要感谢的是许广平先生,为了这些文物,她历经坎坷、想尽了一切办法。1950年2月25日,许广平先生和他的儿子周海婴将鲁迅生前的文物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周先生看到这个展览后非常“惊喜”,他说:“作为家属,我们从来没有如此集中地看到这么多的父亲的墨迹手稿,特别是一些父亲手迹的珍品之作。”在这次参展作品中,鲁迅赠给冈本繁的《自题小像》的波折经历,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它是由冈本繁的后代在拆除他曾居住过的旧石屋时,发现了藏在砖墙中的鲁迅手迹,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一件珍品,就这样由冈本繁的侄女南里寿子于1988年赠送给北京鲁迅博物馆。有些书法家说,一流的作品展,必须通过出版专集的形式留下来。此次鲁迅手迹珍品展规格之高、作品之多都是极为罕见的。绍兴有理由有必要出版专集,将鲁迅手迹长久地留下来。
0
+1